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前我国老年人已达一亿以上。60岁以上者在一些社区已超过人群14%。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是社区医院的重要任务根据几年前的资料,国内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西药已达4000余种、中药制剂5000余种与此同时,外国药物也在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一个病人同时使用几种甚至十多种药的情况已不少见近几年,商品药泛滥,一药多名,质量参差混乱老年人用药易倾向于过多某医院统计有关统计学资料: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同时用药种类多少有明显的关系。如1981年报告了对近万病例的统计(唐镜波):同时用药种类<5不良反应发生率3.5%6∼1010.0%11∼1528.0%16∼54.0%类似报道:“药”和“毒”药物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作用交错,患者同时使用几种甚至多种药物的情况十分常见,值得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和家属普遍注意医生重视合理用药,是避免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一些表面上看来互不相关的药物或食品,无论结果使药效降低或增高,如果医生对它不了解,都会导致意外的不良后果医务人员的责任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案例1(一)吸收3.胃肠蠕动改变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上段吸收。阿托品、吗啡、普鲁本辛减少肠蠕动,延缓药物吸收,但总量可能增加;胃复安使蠕动加快吸收减少4,黏膜损伤细胞毒类抗肿瘤药损伤黏膜,可减少苯妥因钠、地高辛、异搏定吸收。广谱抗生素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可致口服避孕药失效,却致地高辛分解代谢缓慢而血药浓度上升5.食物可延缓药物吸收过程(总量大多不变)。β阻滞剂、呋喃旦丁、安体舒通、苯妥因钠饭后吸收好,可能因饭后肠道pH变化使溶出度改善。饭后口服抗生素药效大减(至少间隔1h)。腹泻使缓释剂吸收减少,避孕药失效。胃切除使乙胺丁醇、奎尼丁吸收减少,而头孢霉素、左旋多巴的吸收增多。牛奶、奶制品也可阻止一些药吸收(二)蛋白结合率(三)代谢影响“酶诱导”举例2.“酶抑制”有的药物会减弱肝酶活性,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会相对增强合用药物的作用,延长其作用时间如西米替丁抑制5FU(5-氟脲嘧啶)代谢,使其作用加强;异烟肼、西米替丁、氯霉素、磺胺抑制苯妥因代谢;异烟肼、红霉素、异搏定抑制卡马西平代谢,结果均可使药浓度升高,致中毒酶抑制速度比酶诱导快,约只需5个半衰期常见酶抑制剂有氯霉素、异烟肼、西米替丁、甲苯磺丁脲、对氨水杨酸、磺胺苯吡唑、华法林等3.首过效应(FirstPassEffect)又称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如β阻滞剂、钙拮抗剂、氯丙嗪,通过肝后仅30%进入血循环。而由于西米替丁可减少肝血流量,故可减少β阻滞剂和利多卡因的首过效应,使其作用增强。反之,增加肝血流量的药则使其他药的肝脏代谢增加,药效下降非口服药物(舌下/皮肤/肛门/静脉)剂量较小。为什么?(四)排泄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2.肾小管主动分泌可互相竞争。如丙磺舒与青霉素共用,则前者排出减少,药效增高。双香豆素与醋磺乙脲共用则后者浓度上升(引起低血糖)。保太松与氯磺丙脲共用,也引起同样后果3.肾血流量改变4.胆汁排泄改变药效学相互作用:怎样正确理解《说明书》老年退行性改变60岁100岁基础代谢-8%-20%体液总量-10%-25%心输出量(休息时)-20%-45%肾血流量-30%-65%肺功能-30%-70%肝血流量-30%-60%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2.分布一般说,30岁时体重中非脂肪成分最高,其后随年龄增高而降低;而脂肪成分则逐年增加,女性比男性更明显。老年人肌肉量减少,脂肪量增加,使不同药物的体内分布情况改变,大多数是分布容积减小,故血药浓度增高。此外,与蛋白质的结合率也与年轻人不同3.代谢肝脏是许多药物通过代谢,降解失活和消除毒性的器官。25岁以后,肝血流量每年减少0.5%-1.5%,65岁时仅年轻人的40%-50%,90岁则仅30%。老年人的肝血流量减少,加上肝实质细胞减少、酶活性降低,使药物不易被分解失活,血药浓度下降缓慢,药效增高,容易因过量而中毒4.排泄药物的清除(排泄),除少数通过胆道入肠随粪便排出外,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随着年龄增高,老年人的肾单位逐渐减少,肾脏重量也减轻10%-20%,40岁以后肾血流量每年减少1.5%-1.9%,65岁老年人的肾血流量仅及年轻人的40%-50%。肾小球滤过率也下降50%。这些改变,导致肾功能减退,使药物清除减慢案例1-结论?老年人和年轻人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表中括弧内为老年人)通常,对药品做一期临床试验时,是以青中年健康人为试验对象二期临床验证虽然可用于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但其设定剂量多仍以青中年人为准这种所谓“常用剂量”是否适宜用于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