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PPT.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4.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PPT.ppt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2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思路;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原理。活动设计:是教师为实现有效地学习目标而预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思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以科学的方式对课程中的某个单元或者其中的某个内容的目标、过程进行规划、安排和设想,组成一个合理的结构,使活动得以运行的程式,它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基本准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掌握(二)关于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掌握(三)关于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掌握1、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特征先天性和自然性特征:气质、性格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2、了解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1)了解普遍需求小班:分离焦虑(找到新的情感寄托)中班:交往意识增强(共情训练、友爱教育)2、了解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2)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化需求群体交往、同伴关系、个别行为1、教育目标的准确性(1)能否解决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的、浅显易懂的问题。(2)是否是浅易的、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3)是否是形象、具体、直观、生动的,是易于理解的。(4)是否不仅以传授知识为主,还突出发展幼儿素质,培养个性品质和能力。2、教育内容的价值性例如:三八妇女节。3、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关系考虑教育内容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4、了解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新要求“谦让教育”孔融让梨的思考。社会性是人在其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社会特性。环境:(1)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地理、气候、文化、习俗等大环境;(2)孩子具体接触的社区、家庭、人员等小环境。1、当地资源信息城市里的名胜古迹社区中的工厂、超市、学校、敬老院等2、家庭资源信息家长的职业背景、文化知识、兴趣爱好3、幼儿园自身资源物质条件文化积淀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设计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设计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的概述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的概述(一)社会性主题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二)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多领域、多类型的活动(三)社会性主题活动具有传递性二、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设计主题的名称时:应抓住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要素,使主题能鲜明地表达将要开展的活动的中心思想,使自己、幼儿和家长能更好地理解主题并参与活动。“新年到”“新年你我他”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3、从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社会知识积累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如:生活卫生要求、社会交往礼仪、性别角色认知、情感道德规范等。比如:“各种各样的标志”引导儿童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要求,学习按照规则进行活动。小班:“我是礼貌的好宝宝”社会性的培养离不开儿童的实际生活。例如:“快乐生日会”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多是和同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例如:矛盾如何解决,怎么安慰别人社会性教育主题的目标可以从社会认知积累、社会情感培养、社会性行为发展等几个方面去拓展主题目标要重点突出,简要、明白、确切,富有针对性、有机性、系统性和整合性。小班主题:我是礼貌的好宝宝认知积累:学习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行为发展:通过练习养成一些礼貌行为情感培养:感受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在选择主题内容时应重点抓住儿童日常生活中能接触的事物,使教育能体现对儿童生活的影响。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确定活动方式。活动的方式要充分关注儿童的实践与体验。最好是贴近儿童生活、联系儿童生活、表现儿童生活,能让孩子身临其境,积极参与的方式。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架构通常是从教育目标出发,选取若干个内涵相关、层次递进的子目标及其活动内容,使儿童在情感体验中积累相关的认知经验,然后再实践尝试中逐步学习和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过程。抓住认知—体验—积累—实践—迁移这几个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1、引发认知2、情感体验3、实践尝试4、经验积累5、情感迁移(行为的建立)1、引发认知理论基础:同化和顺应;不平衡感。教师首先应激发儿童认知的兴趣,使儿童产生探究的冲动。例如:中班认识自己“我的名字叫什么?”“猜猜他是谁?”“听辨自己和别人的声音”2、情感体验刚开始,孩子是把世界看做与自己的感觉、情感、想象、经验是同一的。儿童在亲历过程中去感受某种愉悦或痛苦的体验,才能逐步走向情感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