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中考临近,考前的语文复习过程中,总是期望每位学生成绩都有明显提高,但实际往往事与愿违,不知大家在语文复习的有效性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多指教!陈老师的问题可能是许多教毕业班老师的问题。要想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让复习课更有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问题:复习的第一件事。有效复习的第一件事不是制定复习计划,而是诊断学生“病情”。就如医生看病,他要求病人先做一系列的检查,血压、心电图、胸透、血液化验等,待这些数据信息出来了,才依据他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病情做出判断,进而提出治病策略,或打针或吃药,而打针用什么药,每天注射几次;吃哪些药,怎么吃,都是依据病情而定。复习也是如此,绝不是简单地把学过的东西再简略地“过一遍”,那样没什么作用,学生吃“夹生饭”,不会有兴趣。优秀的语文教师进入复习阶段前一定会做好“诊断”工作的。他们会依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和已有的经验运用一套有效的“工具”来发现学生的问题。例如检查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情况,可以选择往届高考、中考用过的卷子作为基本工具。先选择实用类或论说类文章,这类文章逻辑性相对较强,答案相对确定,结果相对客观,以此对学生做第一轮诊断。只做一次诊断可能还不行,可能要做两三次诊断,针对考试要求的能力点可以分几次进行,获取了相对丰富的信息数据之后,才可能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病情”有个判断,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策略。暗线也重要。复习的过程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明线是复习的内容,暗线是学生的心理。复习的智慧就在于教师既知其明线,又知其暗线。例如,模拟考试之后学生的心里基本有了定数——大概能报考哪类水平的学校,如果教师没有注意,随意地(自己都未好好看过)给学生做一套什么“名校”的内部复习题,很有可能因为试题本身的缺陷使本来已经胸有成竹的学生一下子怀疑起自己的水平来,而陷入惶恐之中。其实教师不必期待学生超水平发挥,真正能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水平”的学生往往考得比较理想。老师们有这样的经验:学生做往届的试题常常觉得不难。为什么?因为此时他们没有压力。考场上,即使是同样难度的试题,由于心理的压力,学生也可能回答得不理想。因此,进入复习阶段,尤其是临近考试,教师特别要注意调整学生的心理。我们知道,高水平的足球队要参加世界杯比赛之前都要安排几次热身赛,每一场热身赛都有不同的用意,或考察队员,或确定战术打法,或熟悉对手,或发现问题。到临近比赛时,把球员的心理状态调整到一个合适的程度,从而赢得比赛。同理,尤其是临近考试时,教师不要随意做正式的整卷测试,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测试的目的、用题,并做好分析、点评。有个学生曾经跟我说,他在复习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灰心和沮丧。我告诉他:复习期间发现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可以使你早些弥补和改正。这就如同治疗癌症,不是现代医学没有办法医治,而是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发现癌症。复习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会让你在正式考试中少犯错误,多好啊!他觉得很有道理,心情轻松多了。由此我想,面对学生们复习中的心理压力,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善于疏导,良好的心理状态一定会有助于学生提高成绩。复习教学的几个建议。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在模拟考试结束后问我:“我的学生大部分不会做试卷中的一句话新闻题,怎样复习才有效呢?”我建议这位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来研究怎样做好这道题。先让做对这个题目的几位学生来介绍自己的经验,教师把这些经验一条一条写在黑板上,然后大家运用这几条经验再做一个新的一句话新闻题,检验这些经验是否可行,哪些需要修改补充,这样反复练习几次,学生对如何做好这类题目就有了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比听老师讲不仅容易记住,而且亲切。再比如,有老师问:毕业班学生马上临近考试了,可是作文水平不高,还能不能做点什么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呢?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有质的飞跃是很难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一些常规性的要求教师还是可以帮助学生做到的,也能提高成绩。例如要求学生在五十分钟内写到七百字以上,结尾要呼应开头,结构要完整,把段落分得小一些,看起来比较清爽,把字尽可能写工整、写清楚等,这些都在教师的可控制范围内,方法得当是可以见效的。至于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对信息的加工、语言表达的水平等是需要积累和历练才能形成的能力,要在短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就不容易了。但是语文教师可以施加影响,做些启发思维、拓展思路的工作。例如教师可以选一些优秀的作文跟学生交流,因为它是伙伴语言,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教师先将某篇优秀作文的题目写出来,学生们不用动笔写,而是思考、交流如何写好这个题目,尤其是怎样去巧妙构思;待学生发言后,教师朗读这篇优秀作文,分析其选材构思的巧妙之处,并结合刚才学生们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