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爱的烛光照亮学生心灵——浅谈转化学困生的一点体会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用这句话来激励经受过许多次挫折,自尊心麻木,情感淡漠,认知结构还不够完善的学困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尤其我班那群心理年龄远远达不到正常水平的学困生们,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没什么成功的经历,屡屡失败使他们越来越破罐破摔;越来越死猪不怕开水烫;甚至越来越表现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本色。这群活蹦乱跳的孩子很是让我头疼。他们不知铃声为谁响;更不知上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随意接话把儿;大呼小叫;甚至课堂上当着老师的面随时破口大骂毫无羞耻等等诸多没有教养的行为几乎中断过每个任课老师的课堂。老师们都戏言:你的手可真壮,见过弱智的学生,可从来没见过一个班中这么多弱智的。我也只能苦笑着回答“认命吧”。从初一进班那群散养的羊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狼,到现在能比较有规矩地坐在班级,这之中经历了无比的痛苦、头疼、失眠、喜怒无常、心力交瘁、黔驴技穷、辛酸苦辣相信各位班主任都体验过。我的感受是,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为他们创造成功。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慢慢的改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慰呢?一、承认差异降低要求要成功转化问题学生首先不能急躁,要承认差异,降低难度,放宽要求,切忌一刀切。比如,好动的学生上课时的小动作如果不是太过分就理解他原谅他假装没看见,下课谈心告诉他“我多给你面子你可不能不给我面子”鼓励他尽量少做小动作;基础差的就少给他们一些作业,有难度的题鼓励他做,不做统一要求。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这样孩子会觉得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成功,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应该和孩子、家长一起先制定短期的奋斗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这就是跳一跳够得着,从而克服畏难心理,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不再当旁观者。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做好长期,持久的思想准备。要有爱生如子的情怀,无论他多么淘气调皮,多么顽固,多么落后都不能嫌弃他们,更不能挖苦讽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要像慈母一样耐心地说服他们,赞赏他们,始终如一地关注支持他们,对他们充满信心,坚信他们在这方面差一些但在另一方面会有潜力,一定会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深爱自己,时刻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时刻期待自己的进步、成功。像好朋友一样始终站在他们身边耐心地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地克服自身的弱点,最终才能和他们一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转化。对于几个尤其差的家长根本都不寄任何希望只是让老师当保姆的我就承诺他们:“你只要上课不捣乱,作为奖励我可以不逼你交作业。”二、以爱心感化,是转化学困生的内在动力。“以德转化学困生”,得施以爱,德从何来,来自爱中。有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爱,就是情。教育没有了情,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可以说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思想的桥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浑厚的爱生之情,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也会信任你,向你敞开自己的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因此,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是真正需要关爱的学生,他们迫切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身上没有被激活的优势是很多的。基于这些认识,我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和别的学生一视同仁并且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班的李知韵,他很聪明,但思想落后,行为偏激。除我之外和所有任课老师都发生过冲突。在和其他科任老师沟通意见后我们达成共识:在课堂上,多提问,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发现他有进步及时表扬,又随时找他谈心,分析犯错误的原因。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把我当成了真诚信赖的朋友,各方面进步非常明显,和大家的关系和谐多了。三,要尊重个体差异,爱护学困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的五层次说,其中尊重的需要被列为第四层。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如果说正处于个性发展的中学生需要得到尊重的话,那么,那些自卑、怯懦、离群、被众人抛弃、合作能力欠缺的学困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们,他们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尊重他们,他们在生活中才会变得更有能力,更积极,更富于创造性。实践证明,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尊重学困生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分层次,不划优劣,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鼓励、帮助的关系。尊重学困生就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个性的人,承认每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的差异,而不能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模子里,把他们截长补短、磨去棱角、锻打冶炼成标准的产品。有一次几位同事在和李宁校长交流时也探讨了这个问题:现在流行赏识教育,专家说:人人都能成才,所以我们的孩子都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