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院政法系引进高层次人才基本政策介绍ppt.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8.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盘水师院政法系引进高层次人才基本政策介绍ppt.ppt

六盘水师院政法系引进高层次人才基本政策介绍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枝特区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本科):2001年(生物科学和物理学专业)与贵州大学联合办学(本科):2006年(采矿工程专业)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9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5年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6年教学系:14个本科专业:3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采矿工程)省级特色专业:1个(采矿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采矿工程)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植物学、动物学、物理电子学、矿物加工工程)校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贵州省煤炭绿色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平台:1个(贵州省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科研实验平台)省级工程中心:1个(贵州省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中心)市级专业建设平台:4个教职工:739人(师资493人,教授41人,副教授226人;博士31人,硕士259人;省管专家1人,市管专家24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双师型教师56人)在校学生:7000人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煤炭绿色开采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3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创新团队、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及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动物学研究创新团队)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煤系固体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植物资源与环境生态研究创新团队)校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矿物加工科技创新团队、微波信息技术创新团队、翻译研究团队、燃料及化学品清洁合成科技创新团队、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团队)科研课题:60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各级各类学术期刊:2473篇(其中核心600篇,SCI、EI、SCSCI等收录46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国家授权专利: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占地面积:131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4.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学校馆藏图书:100万余册(其中中文纸质藏书709915册、外文藏书23339册、电子图书24万余册;订阅国内外期刊1037种,中外文数据库8个。)学校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人才强校“四大战略”。引进与培养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激励与使用并重。科研启动经费对引进的博士或教授,学校安排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其中理工科10万元,文科、管理类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按学校有关规定申请。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与法学系简称为政法系。其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六盘水师专政史科,后改称政史系。2005年更名为政教系,2009年更名为政治教育与法学系,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并入。我系1985年开始招收政史专业专科生,2001年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2003年增设法学专科(非师范)专业,2007年增设法律文秘专科(非师范)专业。2009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2010年开始独立招收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实现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政法系现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讲师13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21人。建有院级教学团队1个,院级学术带头人1人,院级精品课程4门;十二五期间,政法系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级、校级课题10余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一项,第一届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30余篇。升本以来,在学校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政法系秉承“厚德博学、范行求真”的校训,牢固树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的建设思路,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坚定走内涵建设与外延拓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衷心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专场招聘会,祝愿在座的各位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