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江保卫战教案大江保卫战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江保卫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大江保卫战教案1教学要求:一、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二、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准备:幻灯片、纪录片《挥师三江》的剪辑带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巧引疑问1、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课题,简介背景。2、板书课题,将“战”字写大些,引导学生围绕“战”字提出问题。二、由疑促读,整体感知1、小结学生的问题,引导自读课文。①按“为什么战――怎样战――战的结果”将课文分为三段。②读准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2、交流沟通。3、指名分自然朗读,正音。三、学习第一段1、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联系文中的句子,引导朗读感悟表现形势危急和子弟兵英勇气慨的词句。3、指导朗读。4、你读出了什么或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四、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师指导书写。2、师生一同查找有关1998年抗洪的资料。第二课时一、交流资料,切入课文1、学生、教师分别介绍所查找的资料。2、小结资料内容,切入第二段。二、学习第二段1、默读,思考:主要介绍了哪几个场景?2、引导概括。(①拼命保堤②铮铮铁汉③群众救星)3、学习场景一:拼命保堤①看幻灯图片,用自己的话想像图意。②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朗读感悟表现战士们奋不顾身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的词句。④指导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突出语速和音高的变化。4、学习场景二:铮铮铁汉过渡读:师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①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向大家叙述铮铮铁汉的事迹。②引导画出文中的动词。③指导朗读黄晓文被钉子扎伤的句子。(重读动词)5、学习场景三:群众救星过渡读:师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①默读,思考:还有哪些感人的`事迹?②回忆所查的资料,补充省略号的内容。③战士们是怎样去营救的?引导朗读文中的话。④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面对如此英勇的战士,人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深情朗读“哪里……就……”、“看到……,看到……”⑤指导朗读。三、小结1、师激情概括,切入第三段。2、朗读第6自然段。四、作业1、选取一个或几个场景,写一篇读后感。2、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师生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二、观看纪录片《挥师三江》的剪辑带。三、回顾影片和全文1、影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述说感动的理由。2、文中哪些段落在影片里出现过,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四、总结全文五、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或影片中的一个场景,编演小课本剧。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9.真情的回报大江保卫战教案2教材简析:《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教学难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