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所得的内容国内生产毛额.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民所得的内容国内生产毛额.ppt

国民所得的内容国内生产毛额.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本章中,我們將:1.學習GDP與GNP之定義。2.了解GDP的計算方法及其組成因素。3.比較名目GDP與實質GDP之差異。4.考慮國民所得應用上的限制。5.學習國民所得不均度的測量方法。6-1國民所得的概念6-1.1國民所得的內容1.國內生產毛額(GrossDomesticProduct,GDP)的意義國內生產毛額(GDP)係指一國在該國「國內」的「一定期間內」,所生產出來供「最終用途」的商品與勞務之「市場價值」。此定義包括下列特點:(1)所謂「國內」(Domestic)係指一國國境內的所有生產活動。外國國民(如外籍勞工)參與本國國內之生產所得到的報酬都應計入GDP,參與外國之生產所獲得的報酬則不計入GDP中。(2)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衡量以「一定期間」生產出來的產品計算之。非本期生產的產品(包括二手貨買賣、存貨交易、古董古畫交易)不計入本期GDP。如救濟金、退休金、撫卹金、公債利息等移轉性支付不計入本期GDP。GDP針對一定期間來計算,是一種流量的觀念而不是存量。(3)「最終用途」的商品與勞務,又稱最終產品(FinalProducts):計算GDP時,為避免重複計算,必須將原料、半製品等中間產品予以剔除。所謂最終用途包括民間消費、廠商投資、政府消費及淨出口等四項。(4)「市場價值」:GDP的計算以透過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為對象,而不考慮非市場性的生產活動。不過有兩項例外:a.自有房屋的設算租金。b.農民自產自用的農產品。2.國民生產毛額(GrossNationalProduct,GDP)係指一國「全體國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的最終商品與勞務之市場價值。GNP與GDP的區別:GNP是以生產者國籍為界定範圍,GDP是以生產所在地的國境為界定範圍。3.因為GDP較能表現一國國境內的生產活動,總生產值以及就業的情形,我國自1933年起改以GDP來衡量經濟成長率。衡量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從生產面、支出面所得面來估計。(1)從生產面計算GDP此方法又稱最後產出法,為避免重複計算,將中間產品的價值剔除,我們採用附加價值法,每一生產階段所產生的附加價值是產品的價值減去支付所投入原料的價值。毛衣的生產過程此方法可以了解各級產業對的貢獻。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的產業分配GDP:國內生產毛額(此時又稱國內支出毛額)C:民間消費支出I:國內投資毛,或稱國內資本形成毛額G:政府消費支出X:出口M:進口各部門購買支出的內容如下表:b.由支出面所計算的數值是以各項支出發生所在地的國境為範圍。c.此方法可以了解各部門支出在GDP中所占比例。(3)從所得面計算GDPa.此方法稱為要素所得法(所得以國籍為計算標準),此方法可以顯示各生產要素對GDP的貢獻。b.國民所得毛額(國民生產毛額GNP)=工資+租金+利息+利潤+間接稅淨額+資本折舊6-1.2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1)名目國內生產毛額(NominalGDP)以當期市價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2)實質國內生產毛額(RealGDP)以基期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所謂基期(BaseYear)是指作為價格與產量比較標準的年度。(3)GDP平減指數商品2.人口的變動實質GDP衡量一國經濟規模的大小,但是實質GDP很大並不代表國民的生活水準很高,以每人平均實質GDP或每人實質GNP較能反映當地人民的生活水準。3.當應用國民所得來衡量經濟福利時,必須注意國民所得漏掉了一些項目:(1)未經市場交易的生產成果(2)地下經濟活動(3)環境汙染的外部成本與負產品(4)休閒的價值(5)產品及勞務的品質與組合(6)忽略所得分配6-1.3平均每年每人國民所得6-2「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不均度的衡量家庭戶數五等分組由洛侖士曲線的位置,可以得之所得分配是否平均。當洛侖士曲線愈靠近對角線,它所代表的所得分配愈平均;愈偏離對角線,則分配愈不平均。2.吉尼係數吉尼係數G是洛侖士曲線與絕對均等線所夾半月形面積,占絕對均等線以下之三角形面積的比例。3.最高最低所得差距的倍數這是一個常用的更簡化的指標。當倍數愈大,表示所得的分配愈不平均。年度1990年以後,貧富差距拉大,所得分配不均度提高的可能原因有:人口老化、家庭結構小家庭化、電子資訊等高科技產業加速發展,產生科技新貴且低技術勞工的工資增加有限,再加上1996年以後失業率逐漸增加,無業家庭增多,使所得分配更惡化,貧富差距更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