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39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ppt
上传人:淑然****by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39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ppt

2017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39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向高考·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9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课标展示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4.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5.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6.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7.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大动荡大变革是变法的有利外部条件(1)__________的推动:各国面临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2)变法风潮推动:_______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3)___________的推动:第一次思想解放思潮,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2.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是变法的内部动因(1)必要性:秦国为摆脱落后,实现__________的需要。(2)可能性: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3.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4.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______阶级力量壮大。二、商鞅变法的目的和主要内容1.目的:实现__________2.主要内容:(1)经济方面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军事方面有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制、废除__________制。(3)政治方面有推行__________制、实行__________、普遍推行______、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4)社会生活方面实行__________小家庭制度。三、变法的评价1.影响:(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2)政治上,打击了__________制,_______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__________,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总之,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局限性: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实行__________,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为后来秦朝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归纳拓展]正确认识商鞅变法1.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时代潮流,其变法措施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主要表现在:(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还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推动了地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县制的建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的分封制,成为新的政治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2.变法的局限性(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3)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5)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统一北方: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的状态。2.孝文帝时北魏出现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非常尖锐。3.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作了准备。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1.推行均田制:______年(1)15岁以上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2)土地分为______田和______田,露田不能买卖,桑田终身归农民所有,可以买卖。(3)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_______杂税。2.整顿吏治(1)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2)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_______,由国家统一筹集,不得自筹。3.迁都洛阳(1)原因①旧都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改革的阻力较大。②平城经济落后,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③洛阳地处中原,______发达,是中原政治经济中心,推行改革的阻力较小。(2)概况:公元_____年开始迁都。(3)意义:为孝文帝的其他改革措施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推动了改革的进程。4.革除旧俗——实行“汉化”政策:让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并与汉族______。[归纳拓展]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