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城镇化回归人文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城镇化回归人文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城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许多场合甚至被赋予了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张,即空间城镇化;有人将城镇化理解成农民进城,即人口空间转移的城镇化;还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空间载体和社会人口的双重城镇化,即空间与人口叠加的城镇化,等等。一、城镇化并非空间概念而是人文范畴诚然,城镇化可以有不同的实现路径和表现出不同的特色,而且作为一个科学范畴,也可以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其做出不同的定义和阐释。但是,城镇化究其实质而言,应当是社会人文范畴而不应将其定义为空间概念。如果将城镇化定义为空间概念,那“化”的最终结果将是所有地域空间都成了城镇,没了农村也没了农业,这显然不靠谱。至于有的地方从空间概念出发提出“全域城镇化”那就更不靠谱了,陆域可以城镇化,全域之中的海域和空域又如何城镇化?之所以将城镇化归结为社会人文范畴,关键在于城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变迁和人文现象。城镇或城市已有数千年历史,其间无论是欧洲漫长的中世纪还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曾有过许多城镇和城市存在,但却都未能出现世界近现代史上才发生的城镇化或城市化现象。究其原因,城镇化或城市化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这个阶段的到来又是与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的。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最大不同,就是要求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集聚,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城镇化或城市化问题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城镇或城市成为劳动力及其家庭人口集聚的空间载体,但由此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移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使人类文明从以往的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是一次重大的社会人文演进,并由此开启了人类的现代化,如马克思所言“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从世界范围观察,城镇化或城市化是任何国家进入现代化都绕不过去的必经环节,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很低的国家实现了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在70%以上。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但这其中包括了2.6亿进城务工的农民,按户籍计算的城镇化率只有35.29%,远低于52%的世界平均水平。如果城镇化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工业化达不到一定水平,仅仅依靠农业就不会有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富强,也就不可能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战略考量,2013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这表明,城镇化作为我国一定历史时期内必须走完的过程,具有明确的时间指向性,仅仅将城镇化视为空间概念在逻辑上显然是不周延的。只有将城镇化作为社会人文范畴来考察,才能做到逻辑上的缜密和与历史的契合,也才能从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去把握城镇化的深层内涵。马克思是研究城镇化或城市化问题的思想先驱之一。早在19世纪,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曾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城市产生的历史过程,在《共产党宣言》中又肯定城市化是资产阶级的伟大历史贡献之一,在《资本论》及经济学手稿中不仅研究了有关城市化的一些具体问题,还明确提出了城市化的概念。虽然马克思并未专门创建关于城市化的理论体系,而是从社会结构变革的视角侧重研究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但他始终把将城市化视为社会人文范畴,把城市的产生以及城市化与国家、民族的产生和人类文明看做是统一的过程。如何认识自然现象和把握客观世界,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就曾为我们指出过明确的方向和探寻的路径,他说范畴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我们只有从社会人文视角准确地把握城镇化这一基本范畴,才能廓清城镇化的本质、目标和实现途径,并指导我们在城镇化的实践中不至于陷入自然现象的迷网。二、城镇化必须走出一味寻求空间拓展的误区既然城镇化并非空间概念而是人文范畴,那么,在城镇化过程中就必须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突出城镇化是为了人的核心思想,体现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而不可一味追求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地方却把城镇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张放在了城镇化的首位,特别是假以开发区的名义大搞造城运动,严重背离了城镇化是为了人的核心思想。一片片待开发的区域成为当时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一座座所谓新城镇,但其中许多却有名无实。说它有名无实,是因为这些开发区由于开发项目长期得不到落实,压根没有什么产业支撑也就解决不了就业,没有就业也就很少有人居住甚至无人居住,以至于成为“鬼城”、“鬼镇”。2004年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时,全国竟有6000多个开发区,迫使中央不得不连续出台了9个严格土地管理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