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法修订的新规定-樊崇义(讲座笔记总结).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刑诉法修订的新规定-樊崇义(讲座笔记总结).doc

刑诉法修订的新规定-樊崇义(讲座笔记总结).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新规定、新标准、新要求、新方法樊崇义一、新刑诉法修订的两个直接的背景(一)刑诉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1、1979年刑诉法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彭真同志主持修订,共163条,79年刑诉法所解决的是无法无天,有法可依的问题2、1996年第一次大修,一共提出110个修正案,法条增加为225条,在原来的基础上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1)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一个公民有罪a提起公诉前的“犯人”称为犯罪嫌疑人,起诉后称为被告人;b由控方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责任;c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则无罪,提出了疑罪从无的规则。总结:对于传统的有罪推定观念,在法律上提出了按照无罪推定原则来解决其定罪量刑。(2)改革了辩护制度,调整了诉讼结构,提出了当事人主义的对抗制,通过控辩平等,进过对抗,调查辩论查明事实真相,确立了控辩平等,法官居中的诉讼模式(3)初步体现了程序的价值与作用3、2012年此次修订,将225条增加至290条,新增加和新修订的达140多个条款。在中美第五次法制专家对话活动中,将此次修订归纳为以下五个特点:(1)首先把尊重与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写入“小宪法”中;(2)在证据收集上,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写入第50条,作为主要的原则;(3)以尊重与保障人权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为出发点建构了严禁刑讯逼供的机制:a赋予犯罪嫌疑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b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c侦查行为要全程录音、录像。(4)在证据制度的改革上,基本解决证人出庭难、作证难,鉴定人出庭难,警察出庭难的问题,建构了作证的机制(目标把出庭率由5%提升到20%左右);控辩双方有异议或者法官认为对案件处理至关重要的证人必须到庭作证(5)从八个方面完善了诉讼程序,凸显了程序的价值,使公平正义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制度、起诉程序、监督程序、审判程序、特别程序《公平正义之路——新刑诉法的解释》(二)司法改革的背景中央明确指示:司法改革成果要进法典1、改革的基本根据——十七大政治报告,关于政法工作的五句话:更加强调民主,更加强调依法治国,更加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加强调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和制衡,更加强调如何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是司法改革的方向和刑诉法修改的重要根据)2、近五年中央拿出四个专题、六十个项目解决改革问题,这四个专题是:(1)如何有法的配置侦查权、起诉权、审查权和执行权;(2)总结三十多年严打的经验的经验教训,如何贯彻区别对待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3)政法干警的应诉的能力,防止出现新的断层,如果出现了如何解决;(4)如何将政法财政从三级转为一级财政,保证司法独立。针对上述四个专题一共六十个项目,至刑诉法修正前,共出台了四十八个司法解释,包括两个证据规则,两个程序的改革,辩护制度的改革,包括律师法,这些改革成果统统纳入法典。在此需要说明:一是关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没有作为一个普遍性制度写入法典,而是将其放入特殊程序之中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决定附条件不起诉。(原因:该制度是对于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基本上采取附条件不起诉,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占到全部刑事案件的33%~34%,如果将这些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当前我国社会可能无法承受。)二是刑事和解制度也没有作为普适性的制度写入刑诉法,而是作为特别程序规定为: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由公检法机关主持调解。(原因:在对该制度实践施行的考察中发现了以下四种倾向:刑事和解制度运用的范围无限扩大;被害人在要天价;被告人讨价还价;刑事责任不明确。)二、立法、执法、刑事辩护过程中的认识和理念问题(一)正确的认识、处理司法现代化同中国特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引入:什么叫现代化?什么叫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能否脱离中国实际搞现代化?观点核心: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1、律师制度的改革现代化:律师侦查阶段的介入中国特色:在三类案件中会见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特大重大的贿赂案件2、另一个中国特色:传唤原则上不得超过12个小时,对于特别重大的案件可以延长至24小时,其中要有必要的饮食和休息时间。(二)如何正确认识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阶段性特征的问题1、当今中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凸显;2、利益分配格局使得差距在不断加大,干群、劳资矛盾不断激化;3、刑事犯罪率不断攀升,特别是暴力型、财产型犯罪;4、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人民群众行话语权、表达权、决策权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一些小小的事件、案件处理不公就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5、民主与法制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