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题8.致女儿的信主备人王蔓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情感目标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重点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难点理解爱情的本质,正确对待早恋。中考考点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分工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补教一、导入新课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爱情的诠释。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二、介绍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学生的精神世界》《公民的诞生》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四、探讨问题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五、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见下表)开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土地、一把铲、一把谷粒一年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窝棚、一片成熟的谷物、一个婴儿五十年后老头和老太婆、圆木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三年后老头、金黄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六、品味语言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2.上帝久久地位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环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七、积累有关爱情的名言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