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ppt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3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ppt

第三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单元[主旨概括]公元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为缓解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孝文帝在其祖母冯太后初步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通过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孝文帝不仅对鲜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也是一位对中华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政治家、改革家。[学法指导]1.注意运用联系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既要把北魏孝文帝改革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学习和思考,联系我国古代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从少数民族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这次改革的意义,又要在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基本内容的同时,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改革,比如与商鞅变法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认识这次改革的特点。2.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一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3.评价历史人物,可以把历史人物参与的重要活动进行分类,然后予以评价,活动一般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也可以采取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一般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予以评述。知识点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农业(1)农业生产工具特别是整地碎土工具,比过去复杂得多,重视兴修。(2)中游的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加。(3)的种植也发展起来。(4)得到发展。2.手工业(1)发展尤其显著,府库绢帛之多,达到了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2)制瓷业有很大发展,对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盛有直接影响。3.商业(1)洛阳出现了许多大的市场,交易活跃。(2)政府铸造,使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3)也有长足的发展。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背景迁都洛阳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2.措施(1)尊儒崇经,在洛阳建立孔子庙,兴办太学等学校,教授。(2)恢复汉族。(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将北魏官制定为九品。[特别关注]孝文帝的改革保留了汉族封建制度,维护了汉族地主的利益,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同时推动了鲜卑族的政治封建化,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表现(1)鲜卑族:①内迁的鲜卑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②的变化促使习俗的改变,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2)汉族:①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在中得到广泛传播。②汉人从服饰或风度上深受的影响。2.影响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奠定了基础。[拓展升华]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当时的民族融合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改革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推动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而各民族的融合又巩固了改革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在两者相互作用下,北魏的社会经济、民族关系,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一、北方经济恢复的原因及表现是什么?1.原因(1)北方经济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战乱,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立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3)孝文帝改革注意改善工商业者的境遇,允许他们自由经营,部分工商业者得到了解放,促进了商业的发展。(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北方的田庄经济日渐衰落,士族集团日益腐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5)北方的民族融合日趋加强,各族人民相互借鉴其他民族的生产经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表现(1)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这一时期的整地、播种、锄草及灌溉工具种类繁多,耕作技术强调精耕细作,注意因时、因地制宜,在防旱保墒、良种繁殖、作物轮换等技术上,都有新的改进。(2)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北方的纺织技术、制盐技术、金属冶炼技术及制瓷技术等与前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看,南方的手工业生产更胜一筹。(3)商品经济方面,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同时,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主要表现在商品种类繁多、以洛阳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开始繁荣、货币经济的恢复及中外贸易的繁盛四个方面。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复苏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地碎土工具进一步得到改进、发展B.政府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理C.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显著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项说法正确,生产工具的进步,适应了精耕细作的需要,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与政府管理没有直接关系;棉纺织出现于南宋以后;实物交易逐渐被货币交易所取代。所以正确答案为A。答案:A二、孝文帝改革中调整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革土地制度,颁布均田令,将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