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科技产业园“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药科技产业园“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中药科技产业园“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药产业科教园“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讨论稿)“十二五”期间,学院拟建设药药产业科教园,面临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一)发展机遇1.《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至201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各地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和综合开发等项目也应予以相应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基地建设提供了需要和可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农业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2006年,泰州市将中药材种植与蔬菜加工合并成项,作为高效农业项目纳入泰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泰州市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纲要(2009-2012年)》提出重点要提升医药产业层次,推进结构调整,将大力发展现代中药,推进中药饮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步伐,有选择地发展原料药。3.中国(泰州)医药城的建设与泰州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为我院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科研平台;同时,也给我院学生教学、实习、就业和创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服务泰州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我院美誉度,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建设,着力推动“双师型”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走“质量型”发展道路,大力提高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总体目标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致富道路,增加农民收入,在高港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在学院党委行政领导下,因地制宜,实地规划,建设医药产业科教园。本项目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先导,以科学有序的管理为保障,努力建设一个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科技、示范性、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在社会服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四)主要任务1.基础建设完成园区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如(1)建立自供水、供电系统;(2)消防、安全设施,按国家标准设计;(3)博物馆设备设施按国家标准配备。确保道路、给排水力、电力电讯、消防分析、广播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合格。同时该园区的绿化、围墙、隔离带、景观造型等均利用中药植物,因此要重视园艺造型和中药种植技术的要求。2.主要功能区建设建设办公区、百草园、种植区、加工区、生活区、养猪厂等,全面实现园区功能。将园区建成我院又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实践基地,成为我院服务社会、提高服务三农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平台。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理念,遵循“多渠道、分层次、双向提高”的原则,采用教师外出考察、下企业一线锻炼、企业专家与技术人员进基地、国内进修、国外培训等形式建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于创新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中药资源学博士生1名,骨干教师2名以上,“十二五”末,创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力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4.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成功建立一个教学实训基地,紧扣中药专业工作岗位和所对应的工作任务,整合现有实训条件,与行业企业合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中药鉴定实训中心以及中药加工实训中心,确保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利用地域优势,与中国医药城相关企业深度融合,以满足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实训的需要。依据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与技能要求,结合中药专业发展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要求,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提高学生素质。5.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结合学院继续教育的办学特点,在继续教育学院统筹安排下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做到有分有合,统分结合。根据地方专业人才需求,整合校内资源,通过函授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教育、拓展对外校际交流等形式搞好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服务地方能力。“十二五”末,在基地内完成各类职业培训达3000人次。6.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水平(1)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早出、多出科研成果。加强科研信息采集工作,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科技系统、农业系统、教育系统以及学院的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多渠道争取项目经费。做好立项教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确保各类科研项目按照项目合同有序推进,早出、多出科研成果。“十二五”期间,承担教科研课题2~5项以上,获得各级教科研成果奖3项以上,发表教科研论文15篇以上,核心期刊3篇以上。(2)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教师深入药品生产企业、中国医药城调研,为企业解决产品生产和研发过程中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