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摘要]面临学校教育的现代发展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主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越来越暴露出问题和不足。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正面临着研究主题、评估功能、研究范型三个方面的重要转换。重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界定课堂教学科学化研究的论域,确立体现现代教学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所应坚持的基本命题,并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概括提升和教学行为的改善。[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评价标准[作者简介]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当前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一环。如何构建体现现代教育观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正面临着研究主题、评价功能、研究范型三个方面的重要转换。着眼于我国学校教育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有较好适切度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于认定和解释课堂教学事实,发现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揭示和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机制与规律,以及从理论与操作两个层面为当前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支持,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当前主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分析以及面临的两难选择(一)对当前主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这一评课要求,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一个总结概括,它是对过去在凯洛夫教育学课堂教学五环节基础上形成的评价标准的实质性超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内在运行机制,并在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基本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面临学校教育的现代发展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一评价标准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以工具性追求代替价值性追求的倾向,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对人的非理性发展的漠视及知识观的狭隘化;(2)求系统、求全面的形式化倾向,企图寻求尽善尽美的结论,而无视偶然17))*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0国家重点课题/主体教育视野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0(课题批准号:AHA050006)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0(项目批准号:05JZD00035)的阶段成果之一。参加本项研究的主要成员有孙鹏、马雷达、周玉仁、高向斌、胡定荣等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研究生。的客观存在性,无视群体中存在的个性差异;(3)追求终极真理,单纯的因果解释框架,将教学看做一个封闭系统,未能体现动态发展和变革的保守倾向;(4)只看短暂效果的技术化和实用功利主义倾向,评价成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教学评价失去了自身的发展性价值。教师们强烈呼吁重新审视这一评价标准,希望教育理论工作者对/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0等问题做出理性的回答。围绕评价标准问题,目前人们讨论和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如何重新认识学校教学评价的实质;如何协调评价标准的高功能期望值与评价标准的现实合理性水平之间的矛盾,以及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与评价标准结构封闭性的矛盾。(二)在课堂教学评价研究问题上面临的两难选择1.研究视角和立场的非唯一性如果将芜杂的对教学评价研究的有关材料加以归类和梳理,可以看出呈现的几种不同研究视角。(1)将课堂教学视为人的生命展示与发展过程。基于以往教学评价中对人的发展的忽视,基于对当前教学评价中生命缺失的深层反思,提出从关注生命、关注教育主体的生存质量角度,强调教学评价的发展性、自主性、开放性。(2)将教学认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交往活动、积极主动创造的认识活动来研究,基于对现代教学认识特质的重新思考,强调教学是一个有内在结构的整体系统,课堂教学是教学认识活动中科学实践观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这是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论视角。(3)将课堂教学视为一种建构性与生成性的文化,认为教学活动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的生成与建构意识、能力及文化主体身份的使命,是通过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实现对文化的理解与建构的。因此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性视角。正是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立场,在教学评价的价值功能结构要素、内容及重点、方式方法以及对评价结果的解释等方面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操作规范。2.理论观念上的争论与困惑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进程呈现出了多种教育观念的冲突、矛盾、互补和融合的复杂格局,课堂教学改革也在理论、观念和行为层面存在着诸多争论。(1)关于教学的基础性问题。什么是教学基础性?教学基础性是应该加强,还是应该批判扬弃?近年来对/基础0、/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