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12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doc

2011年12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水茜中心小学:李峰华现代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学数学尤其如此,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知识。例如做数学题时不但要使学生能按要求去做,还要能用其它方法去解答;学习新知识时,不但要抓住课本,还要摆脱束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找到更好的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自由,兴趣才不减。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人们在教学教法上不断创新,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借鉴,我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几点自己的看法。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必须善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获取知识。所以,激发兴趣,课堂的导入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联系实际导入例如,在教学量的计量时,我设计教学导入“你知道你家的房子有多高吗?怎样才能知道呢?用绳子、尺子还是竹子,为什么?我们试试看。”这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导入,他们对这个问题颇有兴趣,这样,学生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参与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很高。(二)、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引起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一块西瓜地时。八戒口馋,便偷偷摘了一个大西瓜,要解解馋,被悟空发现,就寻访四人平分,说:“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1/4。”八戒急忙说:“不行,不行,是我摘的,我要分多一些,我要1/8。”悟空听了,忙答应。结果八戒却分到了最少的一块。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本来就爱听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学知识,如临其境,何愁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三)、质疑导入这里我说的质疑是指故意说“错”,反向导入,让学生产生怀疑、再学习新知、揭疑。以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数为例,可出示“0.51÷0.17=0.03”板书竖式,师述:根据我们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结果正确。学生有预习会立即答“不对”,“这是为什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学,看看是对是错。这故意说“错”,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对正确的方法记忆深刻。运用多种激趣手段,挖掘出学生学习的潜力要善于运用教师语言。数学教学的语言要求严谨,富有逻辑性,体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既不能出一点的差错,又不能照搬死记条纲、公式。这就要求老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把严谨的知识,渗入到诙谐、生动但不失正确性中去。(一)、形象比喻法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老师在教学长度单位进率时,把米、分米、厘米、毫米比喻成祖父、父亲、儿子、孙子,特别反映出米与厘米“隔了一代”,所以1米=100厘米。这样一设计学生兴趣一下子提到了高潮,很快弄清并记住了单位间的进率。我也试着把它用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转换角度法数学题目有的很难理解,不妨换个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化难为易。以工程问题应用题为例:甲、乙合作5小时可以完成一项工程。现在甲先工作2小时,乙再工作4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5/7。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几小时?如此题按题目叙述思考,学生会不知如何下手,若换个说法,解题就顺利了。先把题中的条件现在甲先工作2小时,乙再工作4小时换成甲乙先合作2小时完成了这项工程的2/5,乙再工作2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5/7-2/5=11/35,求出乙的工作效率为11/35÷(4-2)=11/70,则乙独做要1÷11/70=70/11(小时)。在教学此题时,老师就可以问:你能给现在甲先工作2小时,乙再工作4小时换个说法吗?让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三)、转换角色法试着让学生自己当回“老师”,转换角色,让学生觉得上课有新鲜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学习,让好的学生来解释、说明,有一个共同探讨的过程。广开思路,激活思维在解数学题时,要灵活运用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开拓思路,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假设解题所谓假设,它往往是假定某种现象存在,接着将假定的内容与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比较,产生矛盾与差异,再通过分析与讨论找出形成差异的原因。从而找出解题方法。例如A、B两堆水果共重360千克。如果从A堆中去走它的2/5,从B堆中运走它的1/4,这时从两堆中共运走了120千克的水果。求每堆原来各有水果多少千克?可以假设从A、B两堆中都运走了1/4,那么总数就运走了1/4,由题意得:2/5A+1/4B=120(千克),由假设得:360×1/4=90(千克)。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