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3、传染病发生和发展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和足够毒力的病原微生物(2)具有对该传染病有感受性的畜禽。(3)具有可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易感畜禽机体内的外界条件。(二)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举例说明动物传染病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1、传染源有某种传染病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1)病畜禽(2)带菌者病原携带者分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类。a: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感染后到出现症状这段时期的动物。只有能排出病原体,才能发挥传染源作用。大多数传染病此阶段不能排出病原体,少数传染病此时可以排出病原体,如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等。b: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疾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体内仍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很多传染病这时已不向外排出病原体,或排出的病原体数量很少,毒力很弱,传染性很弱甚至没有了,但有些传染病此时仍能排出具有感染性的病原体,如布鲁氏菌病、猪气喘病等。c: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没患某种传染病但体内携带该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一般是隐性感染动物,病原多是条件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体经常隐居在动物体内的某个局部,并不生长繁殖,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便趁虚而入,大量增殖,毒力增强,并向外排出,发挥传染源的作用,如巴氏杆菌等。2、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途径(1)、传播方式a.直接接触传播: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病原体通过传染源和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进行的传播,交配、舐咬等。特点:链锁式(一个一个地)发病。b.间接接触传播:(多见)必须在外界环境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感染的方式经无生命的媒介物经空气传播:飞沫、飞沫核特点(1)容易传播,传播途径不太远(2)有季节性、周期性(夏秋易传)(3)与饲养管理有关经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经污染的土壤传染:(例:炭疽)土壤性微生物:能在土壤中生存很久的微生物土壤性传染病:由土壤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经活的媒介者传染:包括昆虫和野生动物昆虫:蚊子、苍蝇、螨等野生动物:机械性传播:本身不感染作为传染源而传播:狂犬病=蝙蝠—另一易感动物经人传播:二、构成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关系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三)明显(发病)期表现特征性症状的时期。是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四)转归期明显期过后到疾病结束这段时期。如病原体致病性增强,动物体抵抗力减退,则动物以死亡为转归;如相反则动物以康复为转归。表现为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在疾病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康复动物体还有带菌(毒)排菌(毒)现象存在。(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规律性2、地方流行性:指动物发病数量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广,仅局限于某一地区。3、流行性:畜禽发病数目比较多,且在较短时间内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更大范围(口蹄疫、新城疫)。4、大流行:指动物发病的数量很大,传播的地区很广,一个国家、几个国家甚至整个大陆(口蹄疫、禽流感)。B、流行过程的季节性指某些传染病在第年一定季节里发病率升高。原因:(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有影响;(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的影响;(3)季节对动物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寄生虫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寄生虫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甚大,由于动物普遍地、反复地经常遭到各种寄生虫的侵袭,引起患畜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成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大敌,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由于有些寄生虫为人兽共患,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害(一)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1.引起地区性流行造成病畜的大批死亡。2.导致饲料的严重浪费,降低生产性能,降低役畜的使役能力、缩短使役年限。3.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被寄生虫严重感染的幼畜生长发育迟缓;种畜影响生殖机能、妊娠,造成繁殖能力下降。4、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造成产品废弃。5.降低家畜的抗病能力,诱发各种疾病。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死亡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生长发育受阻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降低生产性能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影响畜产品的质量(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之一,它构成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有时甚至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兽共患病中有人兽共患寄生虫病69种,我国存在60种,其中最重要的21种。在这21种中,日本分体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牛带绦虫病、枝睾吸虫病、姜片形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流行亦较严重。血吸虫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