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专业性网站---《初中物理在线》。5000余个精品课件、上万套精品教案、试卷,让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苏科版《2.5水循环》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也是能量转移的过程。②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系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能用水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2)难点:水循环过程的认识。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及放热、吸热的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图3--40,让学生回答填写: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奔腾的江河湖泊,皑皑的冰山雪岭,浩瀚的海洋,飘荡的白云等几幅画,配上适当的解说,从而引入本节课题。(说明:利用情境引入,激起学生对水循环的好奇,领略水循环现象中的美妙。为学习本节知识提供良好的精神状态)2、课堂学习活动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或直接看书)图2—39中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然后让学生将对应的变化填入图中空格。接着向学生提问:在图2—39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那些变化?及其吸热或放热情况。完成课本图2—40。学生阅读课本图2—40下面的两段文字,使学生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2—41—图2—48。(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的资料)让学生讨论,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说明:主要培养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3、活动过程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如何改变?4、阅读和交流<一>信息库水资源储存在哪里(1)海水占96%——不能直接利用。(2)冰川是淡水的主体——利用很少。(3)河水、湖水、地下水——大量利用的水,这部分水正在逐渐减小。<二>生活、物理、社会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人口和水资源分布不均,用水量大量增加,水体污染,浪费。解决措施: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止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使海水淡化,扩大淡水来源。5、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水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及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6、课堂练习(1)填写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相互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2)填写自然界中部分水循环示意图。3、请填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1)河里的水结冰(2)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3)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4)秋天,花草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消失水循环[教学设计]本节内容教学中以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为重点,同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认识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组织学生收集、查询有关水资源的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分组调研身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情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节水意识。[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过程2.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特点3.认识水循环对水资源的重要意义4.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实验器材]教具:实物投影、电脑学具:学生交流材料[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物态循环、位置变迁、能量转化特征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对水资源的调查研究3.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愿意探索、学会研究途径[课前研究的问题]1.预习本节基本知识2.收集整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3.调查水污染情况和节水现状4.探究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措施[教学过程]五、水循环[教学设计]本课以地球上的水循环为线索,集多种物态变化为一身,在使用教材时可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打破学科本位的界限。(1)教学过程中可从水的家族、水的转变、水的循环、水的利用、水的宣言、水的保护这六个层面展开。(2)以计算机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在探究式互动性教学过程中突出物态变化的特点,渗透与物理有关的地理、生物、语文等学科知识和人文主义的思想。(3)关注社会环保(水源污染治理)热点问题,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自主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合作性和实践性(社会调查课外实践),以水资源为例进行科学、技术、社会(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