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2课面具设计制作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面具。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用面具表达情感的方式和审美习惯。了解面具在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特征,利用身边的材料,尝试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2、通过欣赏面具艺术,初步了解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在于同学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协作能力,增强动手能力。3、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教学重点:认识面具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巧妙、综合利用材质特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有艺术美感的面具。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走进我们的生活。那么,怎样去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讨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二、欣赏面具,学习面具知识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面具及相关知识2、我国的面具艺术:(1)面具的由来:达到驱鬼逐疫的目的。(2)面具是人们节日、祭祀活动中进行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之一,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它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几千年来,由于人们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并延续至今。(3)面具制作所用的材料,大多数采用木头、石、布、瓷、皮、龟甲、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用塑料、玻璃钢等。(4)中国传统的面具艺术以其功能来区分,包括跳神面具、节祭面具、礼仪面具、镇宅面具、戏剧面具等。(5)地戏一种当地盛行并世代传承的祭祀娱乐风俗活动。因演出时不用戏台而在平地举行,由此得名。地戏流布于以贵州安顺地区为中心的10余个县、市的郊区和农村,故习惯上又称为安顺地戏。地戏的演出都要佩戴面具。面具由头盔、面孔、耳翅三部分组成,采用镂空雕与浅浮雕相结合的雕刻技法,加以贴金刷银亮丽多彩的覆色。面具头盔的装饰极为考究,有龙凤、大鹏、白虎、花鸟、星宿等诸多图案。五官造型循有一定的程式,如眉毛“少将一支箭,女将一条线,武将如烈焰”;眼睛“男将豹眼圆睁,女将凤眼微闭”等。所有这些,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面具的耳翅多采用龙凤及象征吉祥的花草作为装饰图案。(6)藏戏是在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杂技以及藏传佛教祭祀礼仪等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载歌载舞类似歌舞剧的广场艺术表演形式。表演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歌舞祭祀仪式,向观众祈福祝愿,求神祖保佑。藏戏的角色大都使用面具装扮,只有少数采用简单的化妆。面具多为纸胎或布质,很少使用木材雕刻。制作精致,造型独特。面具轮廓造型和眼睛、鼻子、嘴等有吉祥图案构成。脸上嵌贝壳、玛瑙、绿松石,面具额头中是太阳、月亮,两耳有流苏。(7)彝族面具:“撮泰”、“吞口”国外的面具艺术:欧洲面具:欧洲民间面具常用于民间节日和祭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狂欢节。这个节日起源于中世纪。该节日曾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食,反省、忏悔以纪念复活节前3天遭难的耶稣,于是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如今传统的狂欢活动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重要节日。威尼斯狂欢节最大特点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华丽服饰,这一传统追述到1700年前,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他们互相尊敬地打着招呼,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非洲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多样性。木头、植物、陶土、金属、皮毛、贝壳、玉石等材料综合运用制作而成。洗练的手法和荒诞的造型结构传达某种神秘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面具图片,请学生小组讨论观后感受,学生交流,师总结。第二课时教师: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活动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面具吧!制作面具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1、材料的选择提问:你想选择什么材料做面具呢?我们最容易找到哪些材料制作面具呢?什么材料最适合做面具呢?教师展示图片介绍制作面具的材料种类。总结:由于地域不同,身边可选择的材料就不同,要利用易找、易做的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特点。2、造型、颜色设计确定材料就要进行面具的造型与色彩设计。结合面具图片分析不同性格不同身份所使用的色彩特点。面具主要通过色彩、五官造型和纹饰表现人物性格的。3、面具制作方法(1)构思立意(2)确定脸型、大小及眼睛的位置。(3)确定色调(4)纹饰设计三、确定主题,分组制作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确定主题,设计制作,师巡视指导,提供帮助。四、展示点评教师:大部分同学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这次作业的评价方法采用你们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评出最有创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