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積分講義第1章微分1.0微積分簡介微積分,可以說是從事各種理工研究的數學基礎。依我的觀點來看,只要具備基本的「函數」與「極限」觀念,便可以了解微積分的原理和運算。雖然現在的學生在高中階段並不會接觸微積分,但是要了解微積分其實一點也不難!微積分的奠基者是牛頓(Newton1643-1717)和萊布尼茲(Leibniz1646-1716)。原先使用不同的名稱,後來將微分(differentiation)與積分(integration)合起來稱為微積分(calculus)。calculus在拉丁語原意是小石子,古代歐洲用小石子來計算,所以calculus也可以以看成計算的科學,不過現在已經變成學門名稱了。微積分的學理,經過二十多年無數數學家的耕耘,最後由牛頓與萊布尼茲集其大成,做出比較有系統的總結。他們最大的功勞是將兩個貌似不相關的問題聯繫起來:一個是切線問題(微分),一個是求面積、體積、功…等物理量的問題(積分的中心問題)。用微積分基本定理,建立了兩者之間的橋樑。微積分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一件大事,深深影響了現代科技的發展。微積分的出現,固然是牛頓與萊布尼茲總結前人的工作而成的盛業,但他們是各自獨立完成。但在時間上萊布尼茲約早三年公布(牛頓早十年開始),因此也引發了誰是優先發明的爭議。這裡就不再多談這之中的軼聞囉。1.1極限(Limit)讓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例子。如何去計算下面這個「碎形」三角形的面積呢?由於它的結構是不斷地擦掉中央四分之一處,所以我們可以將面積A表示成:這是最基本的極限表示法,lim為limit的縮寫。下方則「為n趨近於無限大」。也就是說考慮四分之三連乘無限多次後的結果。當然,在這個例子中很明顯的A最後會趨近於0(相信大家應該都已經發現了吧?)。1.2平均斜率和切線斜率◎定義1.2.1:存在一個在定義域中連續的函數,在x1、x2之間的「平均斜率」為◎定義1.2.2:存在一個在定義域中連續的函數,利用取極限的概念,我們將x1、x2之間的距離取極限逼近於零,得到的就是逼近到一個點(在這邊是x1)時,該點的「切線斜率」。表示為這邊大家可以先想想,什麼樣的情況下,這種切線斜率會不存在?以前所學過的斜率定義,跟這邊有什麼不一樣嗎?為什麼要強調函數的「連續性」?1.3連續性(Continuity)一個函數連續與否,影響到這個函數是否存在切線斜率,也影響到函數的可微分性(即是否存在「導函數」,derivative)。最簡單的想法,函數圖形在某「區間」(interval)若沒有「斷掉」,則在此區間該函數為連續。當然,我們也可以考慮函數在「某特定點」上的連續性。◎定義1.3.1:函數在x=a若存在「左極限」和「右極限」,且兩者都等於f(a),則f(x)在x=a處連續。可以表示為左右極限的定義,就是從不同的方向逼近a點,很簡單吧?在這裡先想想,若是a點該處的函數值不是f(a),會發生什麼樣的情形呢?(或是該點沒有定義的話?)◎定理1.3.2:合成函數的極限。假設z=f(y);y=g(x)皆為連續函數,即若g(a)=b,則▲NOTE:判斷函數連續與否是決定可不可以微分的第一步,切記。▲NOTE:連續的函數不一定有切線斜率。(Whynot?)1.4導數(Derivative,導函數)◎定義1.2.2提到了切線斜率的定義,若我們考慮一個點x=a上的切線斜率,是不是有兩種逼近的方向呢?從左邊逼近a和從右邊逼近a都符合切線斜率的意義啊!但是…它們一定會相等嗎?◎習題1.4.1:考慮一函數,畫出圖形並討論連續性、在原點的切線斜率。◎定義1.4.2:在x=a的右導數,就是從右邊逼近的切線斜率。表示為◎定義1.4.3:在x=a的左導數,就是從左邊逼近的切線斜率。表示為一個函數可以連續但是不可取導數(就是沒有切線斜率),為什麼?當左導數不等於右導數時,會發生什麼樣的情形?習題1.4.1的情形是否能解決你的疑惑?所以,導函數存在,必須左導數等於右導數。NOTE:判斷導數存不存在,是決定函數可不可微分的第二步。NOTE:在x=a處左導數等於右導數時,導數可寫為或。兩種表示法都很常見。若在定義域上導數皆存在,可以表示為或。這也是對某函數「微分」(differentiate)的意思。1.5可微性(Differentiability)◎定義1.5.1:若一個函數在x=a處附近,存在實數A符合以下條件(參Fig1.5.1),則稱之為可微(differentiable)。Fig1.5.1◎定理1.5.2:若函數符合定義1.5.1的規範,則A必定唯一。證明:若有另一個實數B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