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doc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宁陕县铁炉坝小学:易宗朝邮编:711609电话:15929515067〉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由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这已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方面,笔者也做了些大胆地探索与尝试,谈点浅见,仅供参考。在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长期采用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解例题,引入新知——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小结拓展,运用新知等四部曲。在这个课堂教学结构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是被动地求知,始终是在教师编织好了的框框(教学结构)内活动,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在走。虽然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但是学生自主探讨与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被扭曲,创新精神被扼杀,又怎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显见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与课改的理念与要求是相悖的,为此,在努力学习课改理论的基础上,以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努力探求适合课改要求与本地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大胆探求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这样几句话:课堂导入情境化,知识呈现问题化;课堂过程活动化,知识探求自主化;课堂训练多样化,知识拓展生活化;课堂小结民主化,知识结构系统化。我们本着这样的要求开始了大胆地课改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之路。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课堂导入情境化,知识呈现问题化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基础,也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必要前提。课改后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呈现生活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与学生有较强的亲和力,这为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此,我抓住了这一特点,有效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我的基本做法是:第一步,让学生找出教材中所给出的相关数学信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数学逻辑思维的意识。例如,五年级数学教材中,在讲解某数的倍数特征时,教材以会场或影剧院为背景(我们以教室为背景),以进出场学生手中票的座位号数来讲解2、3、5的倍数特征。在教学时用投影来创设情境后,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教材插图(或画面),让学生分别读出座位号数并写下来。第二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较准确地提出问题,这对学生来说不但是一种思维训练,更是追求知识原生性的必然要求。有学生问:这些座位票号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和5的倍数?剩余的数是什么数呢?另一个学生问道:2、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第三步,让学生列出这些问题并鼓励学生说出来。第四步,在学生讨论、质疑之后,教师再给出这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学习方向明确,兴趣十足。二、课堂过程活动化,知识探求自主化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求知方式的关键和核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我在试验中正是以此来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慧。我的做法是:第一步,在学生提出了问题和搜集了相关信息之后,教师就让学生对信息进行梳理或整理。例如,将学生收集到的票的座位号进行登记,分别找出是2、3、5倍数的票号数,然后观察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这一步就是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来对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然后找到有规律事物特征(规律性),这是训练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第二步,通过对信息的梳理或整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出问题是启迪学生智慧的第一步,那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或其他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氛围中去探究,去翱翔。学生在对2、3、5倍数的特征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通过自我探索和合作学习,学生就不难发现,2的倍数是在自然数中不包括零在内的所有偶数这一特征。三、课堂训练多样化,知识拓展生活化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回归数学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方法。对于知识或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总是需要由浅入深反复的验证才能达到理解与把握,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正确与否要通过练习来得到验证,知识才可得以加深与巩固。为此,我的做法是:第一步,给出与例题条件相接近的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大胆尝试,也就是教材中的“做一做”,这使得多数的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明晰、准确的理解。第二步,进行变式练习,变式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对2的倍数的特征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就可以得出个位上是0、2、4……的数都是2的倍数的结论,进而得出个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