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法学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

法学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14湖南大学HUNANUNIVERSITY毕业论文题目: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学生姓名陈思路学号514511029001年级专业2014级法学(专升本)指导老师彭赛红二0一六年四月八日目录一、引言……………………………………………………………………………(1)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2)1.、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特征…………………………………………………(2)2、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2)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3)1、社会原因……………………………………………………………………(3)2、学校原因……………………………………………………………………(3)3、家庭原因……………………………………………………………………(3)4、自身原因……………………………………………………………………(3)四、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4)1、加强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4)2、有组织、有目的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3、开展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4)4、开展法制教育………………………………………………………………(4)5、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的内部管理…………………………………(4)6、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搞好家庭教育……………………………………(4)7、营造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4)五、结语…………………………………………………………………………(5)六、致谢…………………………………………………………………………(8)参考文献…………………………………………………………………………(8)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引言未成年人,原本是身居象牙塔的天之骄子,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素质性人才。但近年来,各地高校突然间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令人错愕不已,人们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感到痛惜。比如,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震惊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事件,最近发生在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不由得让人产生了很多疑问,是否高校自由宽松的教育助长犯罪?是否学生自身、家庭存在一些因素而致其犯罪?又是否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诱发未成年人犯罪?因此,本篇论文从这些角度出发,为读者阐释高校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现象、原因,并针对其中问题,进一步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特征按照普通心理学的理论,18岁至25岁的未成年人处于特殊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独立性,自觉性相伴的矛盾期,国外有的学者将之称为“困难期”。刘邦惠:《法制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特点具有盲目性,表现在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动机,目的缺乏深思熟虑,根本不考虑行为的后果;突发性,很多都是在某种偶然事件的诱发和特定情境的刺激下临时起意,或因一句话,或因一件事,感情一时冲动,顿时产生犯罪冲动并立即实施;游戏性,事实表明,相当一部分犯罪者是因为追求享乐,寻求刺激而去犯罪,把偷窃,行凶和杀人看作是一场游戏,一种寻开心的手段,极端无知;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如电影、电视、录像、小说和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色情情节,都是其模仿对象;暴力性和团伙性,如抢劫、强奸、伤害、杀人、绑架事件。喜欢拉帮结派,形成犯罪团伙,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性在于暴力犯罪的增长,杀人、抢劫、伤害案件都处于上升的态势,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1.未成年人犯罪的意志特点在自尊心方面,表现为一种自我夸张,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尊重而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有时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迫使对方屈服;在一方面表现为自卑,意志力薄弱;在另一方面即为自信、自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个体的绝大部分是落后生,他们在学习,工作,品德方面的表现与正常学生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刘邦惠:《犯罪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由于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歧视和冷淡,使自尊心大受伤害。2.未成年人犯罪的情感特点未成年人生活阅历浅,认知水平低,情绪比较冲动。因此,在一些刺激下,就会产生盲目的,冒险的,强烈的行为,体现为简单幼稚的想法,轻信盲从,对自己过高估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因此常存在冒险侥幸心理。3.未成年人犯罪的精神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