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乘车》教学设计《乘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乘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图形。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1、师: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是天天做校车上下学的,请举手。(学生示意)平时坐校车时还记得应该注意什么么?学生回答。(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遵守乘车秩序,还不能把头伸到车窗外,要注意乘车安全……)2、请大家仔细看一段视频(公共汽车上)人员上下车的情况。3、指名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车上的人员在发生变化)4、同学们知道么: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校车或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去动物园。一路美丽的风景,动物园里面精彩的`动物比赛,都吸引着他们,让我们也随着他们去看看,喜欢吗?2、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接小朋友啦(课件演示图1),三家店到了,先上了3个人,还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都上了车。3、谁能将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生:原来车上有2人,到三家店后,先上了3人,又上2人,现在车上有7人。(在学生叙述时,板书:2,3,2,7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4、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师:(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引导说出:2+3+2=7(师板书)。师:同学们,那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老师边讲边板书:2+3+2=75、谁能借助学具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板前演示。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它有两个加号,有3个数相加等。)6、小结: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七里庄站到了,同学们请注意:课件出示图2。1、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谁愿意说说?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生:车上还剩多少人?2、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九棵树站到了,小朋友们请注意:课件出示图3。1、车上的人数又发生了变化,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车上有9人。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到底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2、师:你看懂了吗?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也就是乘客的人数,该怎样表示?板书:9-5+1=59+1-5=5师: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两个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和后一个数算。3、设疑: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小组讨论交流)说出:先加上上车的人再减去下车的人和先减去下车的人再加上上车的人。(给学生鼓励的掌声。)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有加号和减号。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计算。4、总结运算顺序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生: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生: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三、拓展新知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