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南站镇中心小学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2012年汶上县小学校长教学论坛材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南站镇中心小学邵为举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我校主要实施六大措施促进学校持续性发展:一、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深化课题研究。我们学校正式组建了一支由业务校长任组长、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任成员的研究小组,并经常邀请市、县教研室领导、专家及时给予指导和引领,使课题研究工作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实效,以便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二、制度规范,科学发展。《我校研究并印发了“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施方案》、《导学提纲的设计与要求》、《南站镇中心小学教学管理细则》,《南站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系列材料,统一印发“小组评价表”、“学科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习方法指导”等材料,起到了很好的制度制约、制度规范、制度引领和活动促进的作用。三、优化“一个”课堂教学新模式。为全面学习名校先进经验,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实现我校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经我校课题小组研究,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提升——达标检测——反馈巩固”。同时,我们还对课堂教学的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分别制定出了具体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具体要求。1、明确目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确定学习目标,编制“导学提纲”,在课堂上首先展示出来,以给学生“定向”。现在的学生多数不会自学,教师如果一上来就让学生自学,学生往往会“老虎啃天——无处下口”。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方法、时间安排等问题,帮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全局”,确定重点、难点,可以使学生在“自学”和“合作”过程中有所依靠和遵循,达到胸中有数。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学生要首先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通过独立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和疑惑。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具备前期认知能力,只有在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无法突破时,通过合作,才能促进新知的建构;也只有当学生独立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交流。3、合作探究。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索之后,首先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共识。小组合作时,教师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不同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教师巡视引导,深入各小组内了解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对学生讨论进行引导、点拨、启发,对小组交流进行疏通、调控。组间交流,让小组之间相互找到差距,然后,把小组的意见在班内交流,达到成果共享。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每小组各有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这位“代言人”如果早就明确,他当然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而对有些学生来说,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就很难说了。因此,小组汇报时,一般不要指定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而是多给“可畏后生”和“希望之星”机会。教师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班内交流结束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成果等及时做出恰当的总结、评价,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补充、提高、深化的作用。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苛意求全,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不失时机的引入竞争机制,例如可以通过评比“最佳小组”“最佳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