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本章中我們將:1.了解什麼原因造成貧窮與富裕。2.學習如何因應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3.明白知識工作者需具備的條件。4.清楚教育投資可以增加人力資本、提升競爭力。5.了解知識經濟下,台灣就業市場的改變。6.明瞭儲蓄與投資對家庭財富累積的重要性。7.學習如何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與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報酬率5-1貧窮與富裕造成富裕與貧窮的經濟性原因如下:天生稟賦能力高、有才華又有好品德、生產力大,所得也就較高。若願意接受各種技能訓練、教育,努力進修提高生產力,也可以賺得較多所得,過富裕生活。(3)若願意從事較高危險性的工作,所得當然高。若選對當前最「in」的產業,從事富有創意、敢冒險的工作,可賺取高額報酬,就容易成為有錢人。經濟大環境變動,景氣繁榮、衰退、蕭條、失業,也會造成貧窮與富裕。2.貧窮的惡性循環(ViciousCycleofPoverty)俗諺說到:「富不過三代。」所謂貧窮的惡性循環,係指由於貧窮、所得低,故受教育少或沒受過教育;不良的健康照顧,降低生產力,因而減低所得;所得低會降低儲蓄,進而減少投資(教育);不能提供較好的教育投資,又造成生產力降低,故所得低,如此循環不已而落入貧窮的宿命。要打破貧窮惡性循環的魔咒,提高生產力的唯一方法是自力更生,增加教育投資,接受各種訓練,努力進修。真正能夠讓國家(個人)脫離貧困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節儉、誠實、耐心和不屈不撓的韌性。5-2教育投資20世紀期末,電子、通訊等領域的科技發展大幅進步,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應用,促使訊息傳遞既快又廣。不斷的創新、累積知識,使得技術進步更加快速蓬勃。這時企業競爭力的來源,不是大量生產的能力,而是運用新知識與新技術的速度。知識,成為提升生產力和經濟成長主要的驅動力。知識經濟中所謂的知識是指創意、專業、智慧與技術。知識經濟的特質如下:(1)以腦力創新為導向的經濟體系。(2)重視知識資產的累積傳遞與運用。(3)將知識轉化為利潤與價值,這才是知識經濟的真義。要將知識轉為利潤才能創造財富。知識經濟來臨,我們要如何因應這波世界經濟體系的變化?順勢而變,追求更快的速度,善用知識的力量,具備創新的精神,這就是我們要變的方向。學習更多,得到更多世界銀行定義:「知識經濟」泛指一個創造、學習並傳播知識的經濟。21世紀的世界各國以知識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資源,創造及運用知識的技術是國家、企業及個人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因素。在知識經濟時代,掌握新知識,活用新知識,即是掌握21世紀創造個人未來財富的最重要能力。知識在哪裡?技術在何處?如何取得新知識、應用新技術?所有知識都源自人的創造、累積、傳播並創造新價值、新利潤。知識可由學校傳授,也可透過書本、雜誌、報紙或其他大眾傳播工具(例如:電視、廣播電台、電影、網際網路……等)來獲得。知識最主要的來源是透過教育。進入學校教育學制,接受專業的訓練,學習專業知識,培養獨立思考創新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出了學校,進入社會「要知才會贏」,「終生學習」是我們掌握新知識,增加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有妙招:(1)群體學習在企業組織內建立知識社群或實務社群,以團隊學習的方式,透過組織內濃厚的學習氣氛,對知識的飢渴,使知識的傳播強烈而頻繁,進而交互激盪,更易產生新知識。(2)網路學習透過網路搜尋各類學習所需的資訊,尋找對自己有用的知識,不斷汲取新知識以充實自我。(3)共同學習分享經驗與心得企業組織內,彼此分享經驗與心得,有助於提升組織知識的累積與擴散。在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個人要學習更多,勇於教育投資自我,取得新知識、新技能,才能將知識轉化為利潤,創造財富而得到更多。5-3工作與薪資1.人力資源人力資源(人力資本)係指勞動者個人條件的綜合因素,包括教育、經驗、訓練、智力、經歷、工作習慣、誠信、主動及其他影響勞動生產力的因素。在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所需的人力資源是知識工作者,企業主所需的是電腦無法代替、具創意的知識工作者。具有專業知識、能結合知識、應用於工作的勞動者稱為知識工作者。知識工作者需具備以下的能力:(1)蒐集資訊的能力(2)應用知識的能力(3)創意思考、創造商機的能力(4)主動積極,隨機應變(5)管理自己的能力2.就業市場就業市場(勞動市場)係指勞動的供給與廠商對勞動的需求,兩者相遇的場所。在此市場決定勞動的薪資與就業水準,也能影響個人的所得水準與一國的所得分配。就業市場的工資率不同市場的供需來決定職業別、行業別與地區別的薪資與就業水準。(1)影響勞動供給變動的因素a.勞動競爭全球化,引進外籍勞工。b.人口結構改變,老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