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营造精彩课堂培养创新精神体小张惠兰创新教育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了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落实创新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自发的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让课堂全面展现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呈现出精彩的思维火花,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探索。主动探究,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代替的自主行为,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应该知道学语文究竟学什么,怎样学,通过哪些方法去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条件,给予点拨、引导、激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须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强调学生的主动学,要在课堂上体现“四性”:一是学生有读书、思考的积极性;二是学生有提出问题、训练语言文字的主动性;三是学生有发表见解、敢于评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四是学生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新途径的创造性。真正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效果让学生去评价。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是通过设定三个层面的引导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首先是诱导性提问:这篇课文作者先讲赛马的故事,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怎样学?引导学生提出“孙膑为什么能转败为胜”的定向性问题进行细读,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使学生明白“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是取胜的关键;其次引导学生继续研究:田忌为什么不能想出这个办法,而孙膑却能“胸有成竹”?根据学生的回答同学之间互相评议、补充,使学生领悟到“转败为胜”的根本原因在于“孙膑善于观察和思考”;最后,进一步激励学生探究,如果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很多或者他也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结果又会怎样?学生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体会,认知更加深刻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主动去探究,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了现象与问题之间隐蔽的联系,经历了从文字到思维到表达的过程,提高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我认为,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因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使学生不被陈规束缚,不人云亦云,有利于从逆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见解。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因为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质疑中蕴涵着创新的萌芽,它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发现问题从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站起了几个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逆向的“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的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逆向思考,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战,不仅使全班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形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作者在文中说内洞的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名目有四十多,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具体说一说。有的说:那一黄一青两条龙蜿蜒在洞顶,好象要腾空而飞;有的说:一黄一青两条龙在洞顶盘旋,好象是内洞的守护神在巡逻;有的说:那深色的石笋一丛一丛挺立着,多么像一棵棵挺拔的松树;那巍然高耸的黄色石笋,则活像一座金光闪闪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