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2).ppt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记金华的双龙洞 (2).ppt

记金华的双龙洞(2).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龙洞,位于金华,离城约13公里,海拔520米。千百年来人们誉为“水石奇观”。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外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外洞洞底平坦,洞内石壁上钟乳石和石笋纵横交错,从外洞进入内洞须经此小穴逆水而行,洞穴宽3米余,仅容两只小船并行进出,水面离穴顶30余厘米,欲进入内洞,必须平卧船中,仰面擦崖而过。内洞面积20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低起伏,洞内钟乳石、石笋比比皆是,奇形怪状,灯光辉映,宛若置身于“水晶龙宫”。“记”: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作书名或篇名)。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他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代表作《稻草人》。本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盘曲而上杜鹃油桐一簇或浓或淡明艳溪流时而突兀森郁聚集拥挤孔隙并排仰卧臀部稍微撞破一团漆黑额角蜿蜒变化多端石笋石钟乳多音字qū(弯曲)曲qǔ(歌曲)diào(调子)调tiáo(调节)板块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对朗读做评价。(2)独立完成补充习题一、二。(3)默读课文,读完后用笔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完成《补》三1学习指导: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从课文中标画出作者一路上看到的景物,及这些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一下作者看到这些学后有什么感受。2.抓住景物特点的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感受。探究讨论1: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沿途景色呢?探究讨论2: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写山中的一道溪流呢?双龙洞有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下节课继续学习。作业设计:A:1.默写课文中的词语2.回忆自己曾经的游玩过程,按照游览顺序编列一个写作提纲。B: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三遍,再默写一遍。2.读一篇游记,摘抄文中表示地点变化的句子,更好地体会怎样按照游览顺序写游记。自学指导:1.轻声朗读第五自然段,用一个词形容孔隙的特点。2.从课文中圈画表现孔隙窄小的重要的词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读书体会。3.默读第五自然段,摘抄相关的句子,完成补充习题三2。透过这道习题,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一步一步说清楚的?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写游记时,不仅可以描写自己看到的内容表现景物特点,还可以通过描写自己的感受来表现景物的特点,这样,更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根据提示练习背诵第五段:(1)怎样小的小船呢?(2)船的进出方式是:(3)乘船姿势:(4)通过空隙时的感受是:学习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洞口、外洞、内洞各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两个词概括。2.圈画出外洞、孔隙、内洞特点的词句,做一做批注。3.感情朗读,读出景物的特点。写作层次---先写内洞又黑又大,再写洞顶的双龙,然后写石钟乳和石笋。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实太神奇了!黄龙海龟探险避水金针学习指导:1.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泉水的句子。2.想一想,泉水流经的路线和作者的行踪有什么关系?作者是逆着泉水的流向往洞里深入。泉水就是作者写作的一条暗线。可见作者构思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