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制玩具对幼儿发展作用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玩具是他们亲密的伴侣。对于幼儿来说,“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幼儿探索他们手边可及的每一样东西,并且可能把每一样东西都变成可玩的“玩具”。通常我们把成人专门为儿童制作的、供儿童游戏之用的物品称为“玩具”以区别于自然的、非专门制作的“游戏材料”。在“玩具”产生之前,儿童自己寻找和选择玩物。当人们意识到儿童手中的玩物可能具有某种实用价值(例如,可以帮助儿童练习和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时,就开始主动地、有目的地为儿童制作玩具。当对于玩具的需要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时,专门从事玩具制作与成批生产的人和作坊就出现了。工业革命使玩具生产告别了手工作坊而进入了产业化时代,直到发展成为现代庞大的玩具制**。玩具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表明,人们创造玩具,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儿童,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技能。玩具承载着成人对儿童的期望、教育意图、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习俗等。娱乐性和教育性是玩具的基本特性。“教具”一般是指“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和幻灯等的总称”,[2]主要用作教学的辅助物。“寓教于乐”一直是人们对于教育、尤其是年幼儿童教育的理想。自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发明了识字积木,率先尝试把玩具和教具合为一体以后,各种各样“以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某种知识、概念和原理为目的”的“教育性玩具”层出不穷。教育性玩具增加了教具的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淡化和模糊了玩具与教具的区别。从最初的石球、陶俑等到今天大量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玩具,几千年来,玩具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市场,在玩具的生产和消费早已进入产业化、商品化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倡导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玩具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各种感知觉刺激和可操作的、具体形象的“概念框架”,为幼儿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玩具不是仅仅乎供儿童玩笑的,快乐的,实在含有科学游戏的性质”。[5]玩具的具体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决定了玩具作为幼儿学习的“课本”的年龄适宜性。幼儿园,尤其是办园条件较好的城市幼儿园,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玩教具配备的要求,购置必要的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并不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任何玩教具都可以从市场里找到。幼儿园教师根据本园、本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制玩教具,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上商业玩具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幼儿创造更适宜的游戏和学习条件,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玩具不仅仅是“玩物”,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玩具和自然的“游戏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人类社会的文化产物,凝聚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和价值观。例如,以芭比娃娃为代表的“洋娃娃”及其系列玩具,从形象到所传递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带有明显的“西方的”和“白人的”文化烙印。在儿童玩玩具的过程中,玩具所传达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玩具是社会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工具,决不仅仅只是“玩物”。8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和反偏见教育运动的兴起,使玩具的文化传承功能受到普遍重视,以无偏见和无歧视的方式反映人类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玩具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