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串讲课件第二章(共54张PPT).pptx
上传人:英瑞****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5.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全生产技术串讲课件第二章(共54张PPT).pptx

安全生产技术串讲课件第二章(共54张PPT).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全生产技术串讲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有关。(1)电流值电流大小①感知电流。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感觉为轻微针刺,发麻等。男性约为1.1mA;女性约为0.7mA②摆脱电流。指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超过摆脱电流时,由于受刺激肌肉收缩或中枢神经失去对手的正常指挥作用,导致无法自主摆脱带电体。男性约为16mA;女性约为10.5mA;就最小值而言,男性约为9mA;女性约为6mA。③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0.1s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mA以上乃至数A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2)电流持续时间时间愈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越大。(3)电流途径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路径。最危险的路径:左手到前胸。(4)电流种类工频交流电伤害程度最重。(5)个体特征3、人体阻抗(1)组成和特征人体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构成含有电阻和电容的阻抗。皮肤电阻占很大比例。皮肤阻抗:决定于接触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而积、接触压力、皮肤潮湿程度和温度等。皮肤电容很小,在工频条件下,将人体阻抗看作纯电阻。体内电阻:基本上可以看作纯电阻,主要决定于电流途径和接触面积。(2)数值及变动范围。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000~3000欧姆;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欧姆(3)其它影响因素P684、电击类型(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类①直接接触电击。指在电气设备或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人体直接触及了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所形成的电击。②间接接触电击。指在设备或线路故障状态下,原本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或设备以外的可导电部分变成了带电状态,人体与上述故障状态下带电的可导电部分触及而形成的电击。(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P68(二)电伤P69二、电气火灾和爆炸(二)、电气装置及电气线路发生燃爆三、雷电危害(三)雷电危害的事故后果P741、火灾和爆炸2、触电3、设备和设施毁坏4、大规模停电(四)雷电参数P74雷电参数主要有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电流陡度、冲击过电压等。1)雷暴日。2)雷电流幅值。3)雷电流陡度。4)雷电冲击过电压。四、静电危害(二)静电特性P75(2)静电的消散P76中和与泄漏是静电消失的两种主要方式1)静电中和:中和是极为缓慢的,一般不会被觉察到。带电体上的静电通过空气迅速的中和发生在放电时。2)静电泄漏:表面泄漏和内部泄漏是绝缘体上静电泄漏的两种途径。(3)静电的影响因素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P762)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下列是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典型工艺过程:①纸张与辊轴摩擦、传动皮带与皮带轮或辊轴摩擦等;橡胶的碾制、塑料压制、上光等;塑料的挤出、赛璐珞的过滤等。②同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等。③在混合器中各种高电阻率物质的搅拌。④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流动且流速超过1m/s;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发生冲击、冲刷和飞溅等。⑤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气在管道中流动和由管口喷出,如从气瓶放出压缩气体、喷漆等。五、射频电磁场危害P77六、电气装置故障危害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P78)一、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3.间距P79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其安全作用与屏护的安全作用基本相同。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架空线路的间距须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在高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应满足表2—3所列各项最小距离的要求。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保护接地IT、TT系统;保护接零TN系统自动断开电源(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供电系统:2、TT系统低压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RN工作接地),TT系统的接地电阻RE也能大幅度降低故障电压,但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还需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适用于低压用户。3、TN系统(保护接零)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负荷侧的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零线(即PE线,包括PEN线)与该接地点连接的系统,即保护接零系统。3)TN–C–S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