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俗民语境中民众随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论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探究俗民语境中民众随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论文.docx

探究俗民语境中民众随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论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探究俗民语境中民众随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论文“天性”与“教养”(抑或先天论与经验论)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的永恒主题。在整个西方心理学史中,关于“天性”与“教养”的问题之争经历诸多曲折反复,其实质是“科学追求”与“事实本身”二者孰为研究之正色而此消彼长、渐趋融合的过程。期间,由于“科学目标”之设定,学院心理学以科学主义的主客二分为研究立场,但却缺乏对民众自身如何观待此类问题的揭示与反映,因而产生诸多遮蔽与疏离。至于生活世界中的一般民众如何观待此类问题,则是以往研究所忽视与缺失的,而这也正是本土心理学所理应揭示与诠显的。俗民语境,是民众真实生活情态的观念显现场域,包含着民众对于社会、心理及生活现象的丰富理解。因此其理应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层面。在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由于“科学”目标的设定与遮蔽,导致长期以来对“俗民语境”的漠视与无注。然而恰恰是俗民语境却蕴涵着至为丰富的本土心理资源。譬如,在西方民众的日常话语体系中常有这样的表述:“‘她的奢侈是从她母亲那里继承来的’,或者,‘他是一个像他祖父那样的无赖’。还有,‘这种音乐天赋来自他的父亲’。”这些都是俗民语境层面的民众“心理”理解,代表了民众在“科学”话语系统之外的常识观念认知。关注并挖掘俗民语境,有助于丰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原生性概念资源库。本文正是以“俗民语境”为研究展开的基本背景,力图真实地揭示民众视角的“天性”理解。“随”,是中国俗民语境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字眼,它在中国民众生活世界的口耳相传中绵延了数千年。虽然它从未在书面世界以“文字”形式显示其重要性,但其却在“文化小传统”的世界中绵绵不绝地生发着观念生命力。作为中国俗民社会中的素朴心理观念,“随”表征着民众对于自身生活世界的原生性心理理解。因之,有必要将其从俗民的常识世界中提取出来,使之成为一个表征中国本土特质的“实质心理学”概念。一、“随”及相关语词的界定与区分本研究对于“随”之选取,有其特定的语境及语义限定。这就需对“随”之语义选取以及“随”与“像”的异同之分进行必要的说明。1“随”之语义选取及概念界定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随”字常嵌入在词语之中使用,这些语词主要有:随后、随从、跟随,随便、随顺、顺随,随心、随意、随性、随心所欲,随和,随缘,随礼、随份子,随遇而安,随波逐流等。这些语词中的“随”的确包含有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今后,本人亦会著文对此路向的“随”之文化心理蕴涵进行阐释分析,故此处不再详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所欲研究的“随”与上述语词中的“随”之含义截然不同:本文选用的“随”并非以两个或四个字的语词形态存在,而是以单字形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话语体系中。而且本文所采用的“随”并非有跟着、顺从、任凭、顺便、就着等含义,而是类似于西方生物学中的“遗传”之义,代表了“遗传自谁”的理解方式。本文对于“随”之概念界定暂移用前文的观点:“‘随’主要是指个体与其父母双方或父母一方基于血缘关系,先天秉承而来的生理、心理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同样还指个体与其父亲或母亲的上代及同代直系亲属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伯父、叔叔、姑姑、舅舅、姨妈等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相似性。”它是西方科学遗传学传入以前,操持汉语的多数中国民众,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及自身生活体验所形成的一种模糊的、直觉性的观念认知及现象归因。其中,个体所“随”的特质既可表现为生理性的相貌、身高、体重、体质等,也可体现为心理性的智力、性格、能力、品质、行为风格等。在俗民语境中,个体所“随”的特质,既可被归于其父亲或母亲中的一方(或双方),也可被归为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中的一方(或几方),亦可被归为其伯父、叔叔、姑姑或舅舅、姨妈等。总之,“随”是个体秉承基因性状而显现出来的,与上一代或上两代直系血亲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相似性。它与民众日常话语中的“像”之含义接近,但二者又有较大差异,这是特需说明的。2.“随”与“像”的同异之别本文所选取的“随”与“像”有着近乎相同的含义,“随”在很大程度上可理解为“像”。然而正因为二者相似,才更容易相混,更需要进行专业的区分。在俗民语境中,“像”既可指涉任何两类事物间的相似,也可指涉同一类事物不同个体在颜色、形貌及其他方面的相似。就指涉的对象而言,“像”既可以指向人,也可以指向自然界或社会中的事物。此处所要区分的“像”常包含在如下语境中,如:“这孩子长得像他爸爸”“这孩子说话办事像他妈”“这哥俩长得很像”“他俩长得很像”“他俩性格很像”。在上述含“像”的五个句子中,前两句中的“像”可以置换成“随”;而后三句则不能。这是因为:第一,“随”在汉语语境中仅用来指涉“人”与“人”之间的相似;而“像”还可以用来指涉“人”之外的一切相似。第二,就二者同指“人”的相似而言,“随”只表征基于血缘关系的相似性;而“像”还可以表达血缘关系以外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