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网络异质性networkheterogeneity.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际网络异质性networkheterogeneity.ppt

人际网络异质性networkheterogeneity.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先從政治參與的傳統理論談起反過來看:為什麼政治不參與或政治疏離?兩個政治疏離的新論述:人際網絡異質性(networkheterogeneity)社會個人主義(socialindividualism)個人主義架構在台灣運用的限制個人主義理論的本土化與實證測試個人集體的公私分野架構Q&A紅衫軍倒扁野草莓學運研究問題:台灣民眾為什麼要參與政治?什麼因素驅動他們參與政治?什麼因素驅動他們「不」參與政治?政治參與動機哥大學派/社會學學派/ColumbiaSchool(Lazarsfeld,Berelson,andGuadet1944)外部因素/環境因素一開始,候選人是由政黨推出的產物,政黨通過一系列的競選活動的影響選民的「投票偏好」一個群體的社經特徵、宗教信仰、居住地影響個人的政治取向個人的社會特徵決定個人的政治取向,這些個人特徵提供選民基本的社會脈絡、資訊脈絡、以及個人網絡,藉由次級團體建構人際互動關係,進而影響政治行為及意見(吳重禮等人,2003)團體層級ANSWER個體因為社會壓力或者團體驅動而去參與政治(社會團體、宗教組織、居住社群、工作地同事)個體也會因為政黨的驅動去參與政治從哥大學派延伸出來的理論…人際網絡異質性/NetworkHeterogeneityorNH(Beck2002;Mutz2006;Putnam;Huckfeldt2001;劉正山與邱師儀2008)定義:個人感覺自己與人際網絡中其他人的黨性不一致。PerceptionofNHisdefinedastheextenttowhichtherespondentperceivesdisagreementfromhisorhercommunicationnetworks.“Theperceptionofthecongruityregardingpartyidentificationwithinone’scommunicationnetwork.”ANSWER:面對所處環境中旁人與自己的政治立場不同時,容易因為群體壓力而放棄表態、放棄政治參與。密西根大學學派/MichiganSchool內部因素/心理因素黨性(Partisanship)個人對候選人的喜好(Individualopinionsaboutthecandidates)個人在選舉當中的議題取向(individualviewsontheissuesprominentinaparticularelection)ANSWER:「黨性」與「個人態度」驅動人去參與。社會個人主義/SocialIndividualism(邱師儀2008)定義:微型社會(Microsociety)與對人際溝通漠不關心(Indifferenceto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NSWER:政治參與為公眾之事,因此社會個人主義者傾向不參與經濟個人主義/Economicindividualism(邱師儀2008)個人經濟責任/Personalfinancialresponsibility自責而非他責/Self-attributionversusStructural-attributionAnswer:經濟個人主義與政治參與的關係較不顯著VoiceandEquality:CivicVoluntarisminAmericanPolitics(Verba,ScholozmanandBrady1995)Verba,Scholozman,andBrady成功整合三大學派,藉以詮釋政治參與行為解釋「政治參與」的變量界於10%~40%之間還是有很多的變量未被解釋「社會個人主義」與「人際網絡異質性」其他模型:理性抉擇模式(RationalChoiceTheory)參與的成本與效益集體行動問題/撘便車問題(TheCollectiveAction/FreeriderProblem)ANSWER:政治「值得」參與(貢獻群體、公益感等等)。基因x環境(Hibbing,Alfordandetc.)黨性養成可能為環境與基因互動而成。不是基因決定論。ANSWER:某些人生性外向,與後天的環境(父母影響、學校教育)互動後,演變成對政治有興趣的公民。情緒與政治台灣方面的「政治參與」理論北藍南綠/南方政治/政治版圖(吳玉山2001;徐永明2005)賦權理論/empowermenttheory(吳重禮2003)定義:兩次鞏固執政黨優勢(吳重禮2003,104)由上而下精英動員短期性因素政治參與行為種類:張貼選舉標章(bumpersticker)投票(voting)討論政治(pol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