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总体规划-文本4.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4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益阳总体规划-文本4.doc

益阳总体规划-文本4.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在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5)》基础上,结合益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本次总体规划调整(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近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20—30年。第三条本规划的主城区指城市规划建成区;本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迎风桥镇、沧水铺镇、新市渡镇、谢林港镇、龙光桥镇全部及长春镇、新桥河镇、蓝溪镇、衡龙桥镇、岳家桥镇、笔架山乡部分,规划区总面积760平方公里。第四条本规划文本中黑体字条文指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五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主动对接长株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把益阳建设成为最宜居的山水生态城市之一。第七条规划目标通过产业兴城、通路拓城、景观靓城三个方面的努力,真正实现“工业进园区、商贸进市场、居住进小区、旅游进景区”的建设目标。第八条城市经济发展目标1.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坚持环保效益型工业发展方向,走工业强市之路;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2.经济发展目标2010年市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8亿元,占全市的50%,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为18:40:4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000美元左右。2015年市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占全市的52%,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为15:45: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500美元左右。规划远期(2020年)市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占全市的55%,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为10:50: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00美元左右。第九条城市社会发展目标近期(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市区总人口134万人左右,市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60%,高等教育同龄人入学率达到20%左右,人均拥有医疗病床数达到3床/千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居民医疗障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中期(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市区总人口141万人左右,市区城镇化水平达到6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80%,高等教育同龄人入学率达到30%左右,人均拥有医院病床数达到4床/千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居民医疗保障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远期(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市区总人口146万人左右,市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100%,高等教育同龄人入学率达到50%左右,人均拥有医疗病床数达到6床/千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市区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农村现代化。第十条城市发展战略1.从传统的“发挥优势”思路转变为“发挥优势与克服劣势并重”的战略。2.采用非均衡区域发展策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3.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树立工业强市的信心与决心,实施赶超战略。4.加速发展和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改善投资环境。5.坚持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建设方针,增加城市整体供给,扩大消费需求。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十一条市域人口规模201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487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221万人左右;2015年全市总人口达到493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235万人左右;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50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250万人左右。第十二条市域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1%;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6%;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第十三条城镇化总体战略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第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培育和发展若干主导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第二节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