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音版14册全册教案人音版14册全册教案音色(主奏乐器)力度(p、mp.、mf、f)速度(慢、稍快、快)音乐形象(或情绪)节奏型其它(“节奏型”一栏可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由老师先填写好。“其它”栏,学生如没提,可以不填,不讨论)6、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乐曲演奏时运用了哪些乐器?归纳出钢琴五重奏的定义,并点明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五件乐器,每件乐器担任一个声部旋律的演奏,这种演奏形式称为钢琴五重奏。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歌剧音乐。十八世纪末以后指由少数人演奏(唱)并为少数人欣赏的音乐。现在多指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使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等。7、请同学们分组,自选你最喜欢的鳟鱼形象或你以为最有把握表现的鳟鱼的形象,讨论设计并分工把鳟鱼的形象表现出来,也可表演完整的音乐剧,把鳟鱼的几种形象以故事的形式都表演出来。教师巡回指导,或加入“力量薄弱”的一组进行表演。8、分组展示,进一步体验音乐形象。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找一些课外资料,了解并熟悉一些变奏曲式的歌曲或乐曲,下节课带来同学们相互交流欣赏(每小组课外交流后各推荐出一首在课堂上展示)。需要了解作品中的几个问题:(1)作者及作品的背景。(2)作品的音乐形象及情绪。(3)了解乐曲中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第二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2》教材分析: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之一,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在他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中,他打破常规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全体乐队的强奏,使得观众为之愕然,“惊愕”因此得名。乐曲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如力度、速度、音色、音区节奏、调式等,特别是力度的对比,多次出现“惊愕”的效果,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通过欣赏这首作品,让学生接触古典音乐,进一步体验变奏曲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力,使学生对之产生兴趣。教学内容:1、学生收集的变奏曲欣赏。2、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选变奏曲的欣赏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后接触一些古典音乐等正统音乐作品,开拓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2、欣赏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进一步了解变奏曲及变奏手法,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3、为简单的旋律乐句创作小变奏,体验音乐创作。教学重点:1、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的进一步了解。2、《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形象的体验。教学过程:1、导入:上星期布置的课后作业准备的吗?请大家拿出课后准备的变奏曲,每组推荐一首,准备给同学们介绍。2、由每组乐曲的推荐者主持同学们聆听音乐,讨论并回答问题。(1)问题①作者及作品的背景。②音乐形象和情绪。③举出乐曲中运用的几种变奏手法来。(2)逐组按以上操作。建议:可先聆听再交流讨论、介绍,也可先介绍再聆听、交流或采用其它方式。由主持同学自己决定。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3)注意问题: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可能查找了许多资料,也可能只来源于自己的想象,只要分析得有一定道理,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并看情况适当补充。教师评价时以鼓励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3、聆听老师带来的作品: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作品及作品背景介绍(教师)。介绍: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者之一,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关于这部交响曲曾流传一段故事:当时伦敦的贵妇们是音乐会的常客,借欣赏交响乐以点缀风雅,其实根本不懂海顿的大作,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椐说海顿颇为不满,对人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他们一跳。”当那天首演时,听客们觉得这首曲子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与以往的大同小异,贵妇们又在那儿晕晕欲睡了。刹那间,乐队全奏爆发出强烈和弦和定音鼓的猛击声,酷似惊雷忽,狠狠地使打盹者吓了一大跳,以为是地动山摇……,以后人们便将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2)聆听音乐,聆听时请同学们注意,乐曲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其中最有特色的手法是什么?主题:音乐轻柔、单纯、典雅(第一次出现惊愕)。第一变奏:音色、力度等变化。音乐较为活跃、流畅(第二次惊愕)。第二变奏:调式(转调)等的变化。音乐较为柔和。第三变奏:音色、速度、节奏、力度等变化。音乐优美舒展(第三次惊愕)。第四变奏:音色、音区、力度等变化。结束段:音区、音色、力度等变化。最有特色的变奏手法是力度的变化。(3)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分析每次变奏时的音乐形象或情绪。4、用自己喜欢的手法。为下面旋律乐曲创作简单的变奏乐句(至少一种,鼓励多写几种)。主题乐句:4/46123|216–||(1)学生思考、创作,教师巡视指导。(2)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