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煤制乙二醇1.概述乙二醇(简称EG)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主要用途是作防冻剂和制造聚酯树脂的原料。汽车工业大规模发展后,乙二醇被大量用来作防冻剂(用来降低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的凝固点),这一市场相对稳定,但有迹象表明,未来防冻剂市场的发展潜力将低于聚酯市场的发展。乙二醇的主要用途是作聚酯树脂产品,包括聚酯纤维、薄膜和PET瓶等。与防冻剂市场相反,这一市场对乙二醇的需求量最近几年持续稳定增长。聚酯纤维在国际人造纤维市场上占有统治地位。PET瓶在包装材料市场上占有优势,因此需求渐增。这预示着对乙二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另外,乙二醇还可以作染整工业用的助剂,烟草和化妆品的润滑剂等。副产的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还可以用于做纺织助剂、溶剂、橡胶与树脂的增塑剂,润滑油粘度的改进剂以及重整液的芳烃抽提溶剂。2.市场分析(1)国际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聚酯产品市场消费的急剧增长,世界乙二醇的生产发展很快。1993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只有960.0万吨/年,2000年达到1423.0万吨/年,2005年进一步增加到1779.2万吨年,同比增长约7.18%,2000-2005年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57%。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29.29%;西欧地区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9.71%;中东地区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9.07%;亚太地区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5.17%。近几年,世界上有许多生产厂家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新建或扩建装置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地区。2006-2010年期间,沙特、伊朗和科威特将分别新增乙二醇生产能力249.9万吨/年、100.0万吨/年和64.0万吨/年。另外,中国台湾省的南亚塑胶公司以及中国台湾人造化纤公司也将分别新增60.0万吨/年和34.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预计2008-2010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将以年均约9.7%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821.0万吨/年。2005年世界乙二醇总消费量1605.5万吨,其中1356.6万吨用于生产聚酯,占总消费量的84.5%(包括聚酯纤维、聚酯膜和其他PET树脂),167.0万吨用于生产防冻液,占总消费量的10.4%,其余10%的乙二醇用于其它用途。全球乙二醇供求基本保持平衡,世界各地区乙二醇供需不平衡,2005年世界乙二醇总进口贸易量803.8万吨。其中,中东和北美是乙二醇最大的出口地区,出口的乙二醇主要供应亚洲地区,沙特几乎将其生产的乙二醇全部用于出口,而加拿大将其总产量的70%用于出口,其乙烯原料成本较低,致使乙二醇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进口国,2005年进口数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25%。2005年世界主要地区乙二醇供需情况见下表。表29-12005年世界主要地区乙二醇的供需情况表单位:万吨地区生产能力产量开工率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亚洲625.7578.992.5576.8148.6.1007.1北美521.1442.184.851.5183.7309.9中东339.3320.094.315.9292.843.1西欧172.8147.485.3136.5114.7169.2中东欧81.671.387.44.034.540.8中南美洲38.733.486.318.816.835.4世界合计1779.21593.189.5803.8791.11605.5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以年均4.8%的速度增长,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750万吨,其中北美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3.8%,西欧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1.8%,中东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18.9%,亚洲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6.2%,2010年世界乙二醇的总消费量将达到约2100多万吨。生产能力的增长率高于需求增长率,开工率将下降到75.5%。(2)国内市场分析我国乙二醇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开始采用的是传统的氯乙醇水解法,此方法能耗大,产品纯度差,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技术落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崛起,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乙二醇已发展到生产企业12家,总生产能力达169.8万吨/年。由于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不足,因而上海石油化工公司、扬子石油化工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四川乙烯、茂名石油化工公司、镇海炼化、天津乙烯等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如果这些装置均能按计划投产,预计到2008年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50.0万吨/年,2010年生产能力将达到约400.0万吨/年,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虽然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较快,但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