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策略初探.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双减”政策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策略初探.docx

“双减”政策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策略初探.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政策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策略初探以儿童为本的幼小衔接——“双减”政策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策略初探【摘要】一直以来,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多是基于成人视角的研究范式,而忽视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多注重衔接模式的研究而忽略了课程衔接的研究;多重视幼儿园向小学的“单方面靠拢”,而忽视“幼儿园、小学、家长”这些重要教育资源的联动。本文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彰显作为当事人的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意义感受,多方挖掘资源,探索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的有效实施,帮助儿童建构起初步的应对人生发展转变的合理态度和有效方式,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关键词】幼小衔接课程“双减”政策儿童为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个体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一场重大转变,是个体在还没有多少人生经验时所不得不面对的一次人生危机。“如果要真正达到对幼小衔接的正确全面认识,是离不开对儿童的经验和期待的深入理解的。”[1]科学的入学准备要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兴趣与习惯;既为小学生活做准备,更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此背景下,我对目前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反思和实践。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一、基于成人视角现有的幼小衔接研究工作已经为儿童顺利度过这场人生危机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如幼小两学段的课程和教学如何衔接安排和调整;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家长如何相互合作;提出了在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中应培养“有准备的儿童”等等。但是这样的研究终究是基于成人的视角进行的,作为当事人的儿童被忽略了其有效发声的合法性。成人会“本着帮助儿童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期”按照已预设好的内容开展活动,对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生活体验、意义感受关注不够,也就不能引领儿童和成人一起建构相关的应对策略,儿童终究成为了这个过程中的“他者”。二、仅针对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一般是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集中开展的,更多关注到的是大班幼儿。然而2021年3月底,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也就是说入学准备教育应该从小班循序渐进地开始。但就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小、中班幼儿相关经验较为缺乏,提前做好针对性的心理准备方面的实践较少。三、幼儿园向小学“单向靠拢”。在当前的幼小衔接活动中,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互动较为缺乏,主要以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为主。如参观小学、进入小学课堂等活动,幼儿园会提前准备策划好相关方案,然后和小学那边进行接洽,但是这样的活动是浮于表面的,活动前没有积极的双向调查、活动中缺乏丰富的双向体验、活动后没有积极的双向反馈,那这样的幼小衔接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是不足以引起深刻的意义感受的。四、家长培训形式单一。在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参与课程实施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主题讲座、培训为主,家长在这一过程中显得较为被动,亲身体验和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机会较少,家长的资源能效性还有待挖掘。幼小衔接的策略初探在今天中国学前教育开始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政策语境明确了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基本价值取向。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该政策与当前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指向不谋而合,都是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明确意识到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人,一切以人为本,人对了实际才能对。一、儿童为本,真实体验真正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基于儿童的教育(children-basededucation)”,即基于儿童的视角来制定课程,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照顾到儿童的感受、想法和认知特点,让他们和成人一起在应对幼小衔接中各种问题时建构有效策略和积极态度,以促进儿童生命自觉意识的初步养成。1.倾听儿童的声音,激发真正的生命感受参观小学几乎已经成为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常规活动,但通常短暂的半天时间是不足以帮助儿童对小学建构起完整的认识的。在这样的参观活动中,如果我们主动去倾听儿童的心声,我们可能会发现他们对小学仍然充满了很多困惑、不解、担忧甚至焦虑。因此,我们在设置幼小衔接相关课程时非常有必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和他们一起来探讨这一过程中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并以此为知识资源来改进幼小衔接课程的具体目标和相关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形成问题意识,意识到自己对小学的种种疑问和担心,使之逐步清晰化、明确化,并一起来探讨如何处理这些问题。2.诱发儿童的思考,提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作为幼小衔接活动中真正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思考、疑问才是幼小衔接活动中的重要导向。我们可以通过更多适切有效的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