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价值思考与推进策略.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双减”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价值思考与推进策略.pdf

“双减”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价值思考与推进策略.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价值思考与推进策略作者:桓旭来源:《中国德育》2022年第08期为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本地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措施。就“双减”政策的内容要求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成效显著,但是从政策层面的价值导向来看,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双减”是单纯的“减肥”之“减”,还是有目的地进行“健身塑造”呢?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课程,不能以简单地以“瘦身”为美,而是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所以,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角度看来,“双减”不是一道简单的、有关数量加减的数学题,而是对人的本质和价值进行澄明的哲学思考题。一、认知的歧路“双减”政策实施之初,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不仅来自家长,也来自学校和老师。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家长之所以被动选择校外辅导,一是因为对学习时间有误解,以为学习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二是对学习进度有误解,以为越是超前学习,成绩越好;三是对学习内容有误解,以为道德与法治课就是单纯地学习法律知识。学校和老师之所以留海量作业,则是因为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有误解,一些学校和老师仍然停留在陈旧的、简单的、低效的、重复性训练,这种学习是“表层”式学习,是在“定量思维”指导下的学习认知,而不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下以素养为导向的“定性思维”指导下的学习方式。二、政策的理路2021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為标志性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陆续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涉及作业管理、学科培训、教材管理等领域,全面整治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生态。那么,这些政策背后的理路又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在课程实施和课程建设中加强对“双减”的理解和落实呢?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铸魂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和担当。因此,我们只有深入理解政策背后的教育导向,才能担负起人民的嘱托。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服从和服务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牢记使命,奉献担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们现实生活的根基是劳动,要教育学生永远保持劳动本色,以劳动为荣、为美。因此,“双减”政策所蕴含的理路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实践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满足人民之需。三、实践的思路从目前各地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措施来看,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加强对学校作业的管理,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减轻课业负担;二是加强对校外学科培训的治理,规范非学科培训服务,减轻家长负担;三是加强对学校课程的设计,丰富课后服务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四是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提质增效。从总体效果看,“组合拳”的开局良好,见效很快。那么,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做,如何巩固阶段性成果,如何创造性地提出新办法、找到新出路,更为关键。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内蕴着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更应该从价值观视角出发来看待“双减”政策下的学科教学转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八个统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描绘出道德与法治课应有的样态。那就是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帮助学生树立崇高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立场,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在此阶段能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也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道德与法治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形成政治认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直面错误观点和思潮,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才能在真实情境中,创造性完成真实任务;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