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 完整.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 完整.pdf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完整.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三角形一.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1)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ABCABCABC(2)sincos,cossin,tancot222222(3)a>b则A>B则sinA>sinB,反之也成立二.正弦定理:abc2R.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sinsinsinC)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a2Rsin,b2Rsin,c2RsinC;abc②化边为角:sin,sin,sinC;2R2R2R③a:b:csin:sin:sinC;abcabc④.sinsinsinCsinsinsinC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整理版本.三.余弦定理:a2b2c22bccosb2a2c22accos222cab2abcosC.注意:经常与完全平方公式与均值不等式联系推论:b2c2a2cos2bca2c2b2cos2aca2b2c2cosC2ab.①若a2b2c2,则C90o;o②若a2b2c2,则C90;③若a2b2c2,则C90o.整理版本.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其余的量。注意:解三角形与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四、三角形面积公式:整理版本.等差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aad(n>=1)二.符号表示:n1n三.判断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aad(n2,d为常数)(1)nn1(可用来证明)aaan2(2)2nn1n1()(可用来证明)aknb(3)n(n,k为常数)(4)saaLa是一个关于n的2次式且无常数项n12n四.等差中项ab成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abac项.若b,则称b为a与c的等差中项.2五.通项公式:aan1d(n1是一个关于的一次式,一次项系数是公差)通项公式的推广:aaaanmd;dnm.nmnm整理版本.六.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nnaaS1n①n2(注意利用性质特别是下标为奇数)nn1②Snad(是一个关于n的2次式且n12无常数项,二次项系数是公差的一半)七.等差数列性质:mnpqaaaa(1)若则mnpq;2npq2aaa(2)若则npq.(3)S,SS,SSn2nn3n2n成等差数列(4)S{n}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原公差的n(5)①若项数为2nn*,则Snaa,2nnn1Sa且SSnd奇n.偶奇,Sa偶n1②若项数为2n1n*,则S2n1a,且2n1nSnSSa,奇(其中,).奇偶nSnaSn1aSn1奇n偶n偶整理版本.(6)若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为aSS,T则n2n1nnbTn2n1八.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ddSn2(a)n(1)利用二次函数的思想:n212(2)找到通项的正负分界线a0s若1则n有最大值,当n=k时取到的d0a0最大值k满足ka0k1a01s若d0则n有最大值,当n=k时取到的最大a0值k满足ka0k1整理版本.等比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2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a二.符号表示:n1qan注:①等比数列中不会出现值为0的项;②奇数项同号,偶数项同号(3)合比性质的运用三.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aaq(n2,q为常数,且0)nn1(可用来证明)a2aan2②nn1n1()(可用来证明)acqn③n(c,q为非零常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