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垂直与平行》说课稿利通区十二小学李文娟一、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4、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特别要注意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可以相交现象的理解。5、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教法学法设计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状况,结合数学知识的生成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分类比较法和观察发现法。即让学生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再分类,比较再比较,观察再观察,自主发现垂直与平行概念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比较——理解——发现这一认知过程。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在试教之后发现学生对互相平行的“互相”两个字很难讲清楚,于是我安排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这样一个课前谈话。接着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即在一张无限大的纸面上接连出现两条直线,让学生想象着两条直线在同一张纸上的情景。然后把两条直线的位置画在纸上。使学生感受到这些图形都由两条直线组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初步建立了垂线与平行线的表象——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学生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之后,让学生将图形进行初步分类。分类活动是开放的,分类结果也是多样的,当学生把它们分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类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利用直线可以延长的性质,把快要交叉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中,逐步达成分类共识,也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创造了条件。(三)分析比较,感悟属性首先探究是的不相交的一类直线,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白这两条直线延长之后是永不相交的。这里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对“同一平面”理解,在这里我先出示一张纸,并在纸上画一组平行线,让学生来判断两条线的位置关系。然后把纸对折,分成两个面让学生找找这两条线所在的平面,再判断这两条线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道理。接着,利用生活中的实物,黑板的边和演示台的边,让学生再次感知要使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这两条直线必须要在同一平面。随后研究相交的一类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发现他们相交形成角,引出相交成直角这类特殊情况,引出互相垂直、垂足等概念。(四)运用概念、巩固拓展本课我设计了三种练习,一是判断,让学生加深对垂直与平行的特征的理解;二是运用填空再一次强化对概念的理解。(五)、过关检测我设计了五种练习,一是出示教材主题图,让学生在运动场地找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例子;二是找生活中的例子;三是找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的垂直于平行;四是找加法算式中的垂直于平行。这些练习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五是是拓展延伸练习。即在同一平面内依次摆出三条直线,其中一条与另外两条分别平行,使学生发现感悟到两两平行,或者其中一条与另外两条分别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