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五年级语文教案——《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灵慧****8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五年级语文教案——《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2022五年级语文教案——《词两首》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语文教案——?词两首?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塞、lsquo;笠、rsquo;蓑三个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二〕能力训练点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二、学法引导〔-〕教师教法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到达自悟自得。〔二〕学生学法自读、自悟、自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重点、难点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二〕疑点1、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2、作者为什么忆江南3、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三〕解决方法1、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感悟。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读、多想。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记江南?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2〕教师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同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要点如下: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lsquo;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拟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荣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衬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可欣赏插图。〕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思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三、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忆江南?。内容总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