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的二重性.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神曲的二重性.doc

神曲的二重性.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神曲》的二重性恩格斯曾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又是新时代最初的诗人。”因为诗人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所以其创作自觉不自觉地带有了时代的特色,反映了时代的面貌。而《神曲》也具有了二重性的他特点,它是中世纪学术的综合,又是近代文化的序曲。1、从主题思想方面看,作者是要宣传他的宗教的道德观点,人要苦修苦练,除却世俗行动上的罪恶和思想感情上的七大罪恶才能达到天国乐园的境界。这里把多玛士学派和圣芳济的苦行禁欲宗派的思想结合了起来,还是属于中世纪的唯心主义宗教思想。这是《神曲》作为中世纪学术的综合的一面。但在另一方面,它又极端攻击教会的腐化堕落和残酷地剥削、压榨人民。在《地狱》篇里,但丁把那些买卖圣职的教皇处以极重的刑罚,让他们倒埋在岩石里,脚心还燃着火。可见诗人对中世纪的教会非常反对,要求改革。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人的理智的指引不犯行为上的罪恶,又能节制不犯思想感情上的罪恶,经过自身的忏悔修炼就可以到天堂,得见上帝,并不需要教会和教皇做媒介。2、从题材方面说,诗人采用了天堂、地狱、忏悔、惩恶的灵魂受苦等故事,其中充满着宗教教义、教条、奇迹、善恶报应,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情节,宗教气氛颇为浓厚。特别是《净界》与《天堂》二部,仍旧属于中世纪教会文学的题材。可是,诗人同时采用了许许多多异教的典故和故事。他尊重异教诗人荷马、贺拉斯、奥维德和异教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把他们摆在林波狱里,不受任何痛苦。他还采用了许许多多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如海伦、帕里斯等的故事,特别是采用了托勒密天文学的地球中心说来构造他的地狱和天堂,这些都给文艺复兴时代大量地研究希腊罗马学术开辟了道路。这又说明《神曲》是走在时代的前头的。3、从诗人透露出来的他对爱情的观点上看,他基本上是宣传禁欲主义的。他把贪色者如海伦、帕里斯以及保罗和弗兰采斯加等都摆在寒风狱里,让他们为寒风所鞭打,飘荡不停,呼号痛苦。这当然是属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但当弗兰采斯加向他诉说她和保罗如何因读了关于朗塞罗的骑士传奇而产生了爱情的时候,诗人竟“因怜悯而昏晕,似乎我将濒于死亡;我倒下,如同一个死尸倒下一样。”这种和禁欲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感情,是属于近代的。4、从创作方法上,我们也可看出它的二重性。诗人用象征的方法来描写,他自身代表人类精神,维吉尔象征理智,贝亚特里齐象征信仰。狮子象征野心,狼象征贪婪,斑豹象征淫邪,黑暗的森林象征现实人生。这些都是属于中世纪的创作方法。5、从写作技巧看,《神曲》的结构采用三、七、九、十的数字和三行韵连环体诗。全诗分三部,各三十三歌,表示三位一体;一百歌表示完全。这些都是中世纪的技巧。但同时在描写的技巧上常用希腊罗马史诗漫长的比喻。如他听了维吉尔的话,鼓舞地说:“好像为夜间的寒气所弯折,和闭合的小花,一待阳光照耀,就在茎梗上直立起来,完全开放;我的萎靡的精神也像这样。”这些比喻很富有形象性,它们都不是中世纪史诗或抒情诗那种短促简单的语调,而是古希腊朴素现实主义描写的技巧,也即是文艺复兴时代所大量模仿的手法。但丁的时代是一个矛盾极其复杂尖锐的时代,主要矛盾是中世纪封建主义与新兴资本主义的矛盾,反映在但丁作品中就形成了《神曲》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