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仪表伴热管安装技术措施标准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特殊重大√一般仪表伴热管施工标准措施QC06/YB-08-1999校审: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第六工程公司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目录编制依据施工工序施工工艺3.1施工准备3.2HYPERLINK\l"b"伴热管线安装要求3.3各种类型的伴热4、安全措施5、主要施工机具6、质量记录HYPERLINK\l"c"1、编制依据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1.2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3521-1999。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2、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材料配件检查伴热管安装验收注:为重要工序3、施工工艺3.1施工准备3.1.1进入现场后,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主要工程量。3.1.2配备施工机具,并对施工机具进行检查、保养、维护,确保施工时能正常使用。3.1.3施工用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部门鉴定,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3.1.4每道工序开始前由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检查现场是否达到能满足伴热安装的要求。准备好预制施工场地。3.1.6检查核对伴热管的到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HYPERLINK\l"c"3.2供汽与回水系统安装蒸汽伴热的供汽系统,当供汽点分散时,宜采用分散供汽。当供汽点较集中在一定区域内时,宜采用蒸汽分配器集中供汽。如图3.2-1所示:(a)分散供汽(b)集中供汽图3.2-1蒸汽供汽示意图1—供汽总管2—疏水器3—回水沟4—蒸汽分支出口阀5—蒸汽分配器6—回水总管供蒸汽管路根据设计选用,一般宜选用22×3或18×3、14×2、的无缝钢管及14×2、12、10不锈钢管,有时也采用铜管。管端应靠近取压阀或仪表,且不得影响操作、维护和拆卸。供汽点应设在整个蒸汽伴管的最高点,管路不能有下凹部分,否则,应在下凹最低点设置排放阀,并应满足下式要求(图3.2.3-1所示):≤0.01P(3.2.3-1)(A+B+C+···)10其中A、B、C—各凹处高度(m):P—蒸气压力(MPa);图蒸汽管路示图蒸汽伴热管路应采用单回路供汽,不得串联。蒸汽伴热回水系统应与供汽系统对应(如图3.2-1所示).分散回水时,就近将冷凝液排入排水沟或回水管道;集中回水时,设回水总管或回水架,回水总管应比供汽管径大一级。并加止回阀。排入排水沟的回水管管端应伸入沟内,距沟底约20mm,形成水封作用。3.2.6回水管路应在管线吹扫之后安装疏水器,疏水器应处于水平位置,方向正确,排污丝堵朝下。3.2.7供汽管路应保持一定坡度,便于排出冷凝液,回水管路应保持一定坡度排污。3.2.8热水伴热管路宜水平取压.回水系统不设疏水器,回水宜集中循环。全年伴热、季节性伴热,以及间歇性伴热的各分支管均应设截止阀。3.3各种类型的伴热仪表设备和管路的蒸汽伴热可分为四种形式:(d)夹套保温见下图3.3-1图3.3-1仪表管伴热示意1—硅酸铝纤维编织绳2—绑线P—导压管S—伴热轻伴热:伴热管线与仪表设备和导压管之间应保持1~2毫米的间距,可用橡胶石棉板等按约200mm的距离,在导压管上螺旋缠绕一层。轻伴热一般适用于易汽化的介质或防冻伴热;重伴热:伴热管线紧贴仪表设备和导压管敷设,一般适用于不易汽化且应保持一定温度的介质的伴热;强伴热:伴热管线缠绕在仪表设备和导压管上。一般适用于易凝聚的介质和冷凝剂、浮筒、阀体等伴热;夹套伴热:在仪表设备和导压管、浮筒、阀体外加蒸汽夹套。要求导压管在夹套内不应有焊口或接头。夹套应在导压管、浮筒、阀体等试压气密合格后安装。3.4差压仪表的导压管与伴热管宜以管束的形式敷设。正、负压管分开敷设时,伴热管采用三通接头分支,沿高、低压管并联敷设,长度相近.3.5伴热管与保温箱等需经常拆卸的仪表伴热管,与仪表设备之间的连接处,或伴热管道通过管路接头及法兰处,应采用管接头连接,且使管接头伸出保温层外,单独进行保温。3.6伴热管线应采用镀锌钢丝或不锈钢丝与导压管路捆扎在一起,捆扎间距800mm,捆扎不宜过紧,且不应采用缠绕方式捆扎。3.7保温箱内伴热,可采用紫铜管、不锈钢管或无缝钢管加工成蛇形盘管,或采用小型钢串片散热器。3.8伴热管应在被伴热管或设备试压和焊口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3.9需要伴热的导压管路,只涂刷底漆。不锈钢管、镀锌管及有色金属管,则不应涂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