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01.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计算机网络原理01.ppt

计算机网络原理0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技术专业骨干课程第1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2.1分组交换的产生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电路交换使用交换机“交换”的含义面向连接的操作和无连接的操作电路交换举例(一)电路交换举例(二)分组交换的原理(一)分组交换的原理(二)分组交换的原理(三)分组首部的重要性分组交换的原理(四)分组交换的原理(五)分组的存储转发过程注意结点交换机有多个端口主机和结点交换机分组交换的优点和带来的问题三种交换的比较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的变化从主机为中心到以网络为中心1.2.2因特网时代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多级结构的因特网1.2.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2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广域网、城域网、接入网以及局域网的关系1.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1.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数字信号流随时间的变化1.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三种时延所产生的地方容易产生的错误概念1.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5.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两种国际标准1.5.2划分层次的必要性划分层次的概念举例划分层次的概念举例两个计算机交换文件再设计一个通信服务模块再设计一个网络接入模块分层的好处1.5.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一、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二、运输层(transportlayer)三、网络层(networklayer)四、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五、物理层(physicallayer)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1.5.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1.5.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协议与服务的关系1.5.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协议很复杂著名的协议举例著名的协议举例1.5.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1.5.6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1.5.6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TCP/IP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也可应用到各式各样的网络上1.6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1.6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进程和服务器进程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作业:P311-03、1-14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连接,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连接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1-14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的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解:(1)发送时延:107/105=100s传播时延:1000×103/2×108=0.005s(2)发送时延: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