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把握学生阅读心理,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内容摘要: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从中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心理入手,根据学生心理认识的三个过程:阅读感受、体验与品味、领悟与判断,探讨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键词:文学鉴赏能力,阅读心理过程,阅读感受,体验与品味,领悟与判断文学鉴赏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感受、体验、感动、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精神活动[1]。它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阅读文学作品与阅读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理论学术著作不同,它带有享受和娱情性质,但不乏创造力、主动性和理性深度。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这些作品有鲜明突出的主题,曲折有致的情节,丰富多彩的语言,真挚强烈的感情。通过这类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吸取丰富的语言营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创造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接受美感教育,培养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和人生观、价值观。但从历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看,阅读虽然一直被当作教学的重点,却也始终是一个难点。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教学,成效却不大。究其原因,是没有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是由外及内,由浅入深,感受作品形象,体味作家情感,感悟作品意蕴的活动,在时间上有一个逐步推移、深入的过程,在心理上也有一个准备、酝酿、感受体验和共鸣、领悟等审美效应发生的复杂过程。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阅读感受、体验与品味、领悟与判断[2]。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将学生的阅读过程与课堂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学生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在各个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一)在阅读感受阶段的教学1、运用导语,引起兴趣兴趣是进入文学鉴赏的先导。在文学鉴赏教学中,在正式的进入文本鉴赏之前,应引起学生文学鉴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他们提高鉴赏的自觉性,真正进入鉴赏过程,从文学鉴赏中得到美育。运用巧妙的导语是正式进入文本鉴赏之前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运用的导语应做到:对象突出针对,内容突出关联性,语言突出简明性,方式突出多样性,艺术突出趣味性。在具体方法上可运用巧设悬念、故事吸引、提出问题等。2、精读与泛读结合,初步把握文章精读指对读物不仅要深入细致,逐字逐句,咬文嚼字地进行阅读,而且有时还要反复琢磨,细心研究,从把握整体到了解细节,既洞悉文章的内容,又要认清其写作上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提问对学生的精读进行引导和检查,达到使学生初步把握形象、品味语言的效果。把握形象。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描写刻画了众多的优秀人物形象及物象。尤其是人物具有崇高的品质,他们的思想崇高,心灵优美。在精读中初步整体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弄清每个人的形象,将为以后的进一步的文学鉴赏打下基础。品位语言。“词以一字为工”。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精彩语段及词语作赏析,揣摩,体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的魅力。学生阅读易犯的毛病是不求甚解,浏览情节,对一些精彩细节的描写,景物描写总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体会作品的内蕴美。另外,对文学作品除了精读之外,还应该适当与泛读相结合,扩充阅读量。泛读也可以叫做略读,是一种观其大概的读书方法。它只要求对读物进行大体的涉猎或粗浅的通读,除个别重要处或感兴趣的部分外,一般不作深入的研究和揣摩。泛读对于扩大知识面,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学愈博则思愈远”。读时,既可以有明确的目的性,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也可以是漫无边际的翻阅,遇到啥学啥,这样不但能够增长知识,也可以获得一些资料或受到一些启发。对于节选的文学作品如《林黛玉进贾府》、《边城》等文章,就可以在精读节选部分之外,泛读原著,与精读相辅相成,更好地鉴赏文章。(二)在体验与品味阶段的教学1、反复朗读,适当加以背诵,体会课文朗读教学是中学生文学鉴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文学作品中有些语言,必须通过生动的朗读,才能把握其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角色意识,启发他们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及其情感,甚至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既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具有角色意识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从而,取得教师条分缕析,细致讲解难以收到的效果。比如,戏剧《雷雨》的教学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的加以背诵。背诵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模仿名家名篇行文说话,提高语文素养。所谓“熟读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