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0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研究的中期报告本报告是基于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变迁的研究,分析并总结了过去30年中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的变迁情况,并对目前教育体制下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和展望。一、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此时的课程观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在业已完成的课程体系改革及普通高中教育菜单化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2.注重学生发展:在课程设计中加强对学生发展和个性的关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教育领域的自由化:在办学自主、教育权益保障、课程校本化等方面采取相对开放的政策,鼓励区域特色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4.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育部门为了提升教师教育素养,大力推广师范生创办“中小学教育实验重点学校”。5.贯彻素质教育:加强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意识,重视学生的终身素质教育。二、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进入90年代中期,我国课程观念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表现如下:1.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良好的品德素质等。2.注重全面素质培养: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3.突出学科知识:注重学科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尤其是对数学、英语等重要学科的突出强调和分科教学。4.加强教育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教学要素贯穿于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当中。5.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学校创新性地实行“雏鹤计划”、“京津冀教育合作”等项目,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同步,促进教育公平。三、21世纪中期至今进入21世纪中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观念经历了又一次变化,在此期间,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调整和变革,新的课程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推进创新教育。2.视跨学科整合为重:重视跨学科整合,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避免重复,形成知识链条。3.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强化校本课程设计,发展学科特色教育,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4.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社会体验教育、实践活动等教育方式。5.教育资源要素化: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城乡、贫富、身体不同学生的教育资源要素化。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观念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教育的发展也逐步有望实现全国统一、多元化发展的目标。(注:本文所述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不代表机构或组织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