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学习心得.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学习心得.pdf

2024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学习心得.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学习心得同交流、共进步一、内容要求从课标条目上来看:2011年版有40条2022年版有21条从数量上看,形式上是为了减少表达的层次,本质上为了以下三个目的:1.减负增效:新课标通过整合具有内在关联的内容,避免知识碎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地理环境,了解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提升综合思维水平;2.为教师的教学设计留有余地,为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特色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更加主动、有效、切实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更大空间;3.防止超标考试及其引发的超标教学、复习备考,家中学生负担。例如:中国地理的绝大多数内容要求都没有具体知识点的记忆,理论上中考、统考也不应以考察具体知识地名和分布事实为目标。2八下主体内容框架八下新课标内容结构整体分为三部分:认识中国全貌、认识分区、认识家乡。1.认识中国全貌部分,通过从不同地理侧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整体的地理环境,还有认识中国地理环境宏观图景的意蕴,将中国地理各要素联系起来,认识中国地理整体特征;2.认识分区部分,通过地理位置,分析自然环境特征与差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认识中国地理分区知识的同时,强调区域学习的方法和意义;3.认识家乡部分,从2011年的“乡土地理”改为如今的“认识家乡”,既在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联系生活实际,也突出对中国地理环境整体认识过程,厚植家国情怀。SPRING二、课标变化与启示例如:【变化】1.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整合为“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启示】地形,气候、河湖特征之间存在联系,将多条要求进行整合,既能够减轻学生负担,也渗透了综合思维的培养,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变化】2.将“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调整为“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启示】降低难度,渗透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强调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要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的能力,渗透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变化】3.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运用资料谁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调整为“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启示】中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工业发展对我国发展至关重要,应明确提出要求,地理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学习应当与时俱进。【变化】4.将“运用地图,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利用图文材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原因”“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整合为“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启示】整合内容要求,强调户外考察,渗透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变化】5.将“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调整为“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启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渗透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增强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