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化学案例元素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二初级中学谢绍年教学背景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元素,元素的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尽管对原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元素、原子概念的使用范围还很不清晰,不清楚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何时应该用“元素”,何时应该用“原子”。这是刚开始学习时一个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符号的教学要注意分散记忆、逐步落实。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学习本课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认识元素的存在,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能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元素的名称及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比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炼规律。通过对电解水、硫燃烧等化学反应的分析,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物质是由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元素观;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的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元素的概念,能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元素的名称及符号。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教具:多媒体、食品(或其他商品)标签、学生演示化学反应时表示各不同原子的标记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创设情景】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元素,请说出你知道的化学元素名称。【学生回答】【讲解转入】在18世纪末,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氢、氧二种元素组成的。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经过长期努力,终于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那么这些元素是如何存在的?二、新课启导㈠、认识元素的存在【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就是元素,象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请分组讨论、并填写下表(投影展示)。【填写表格】你知道的元素含该元素的物质缺该元素对人的影响锌影响智力发育铁患贫血钙小儿缺乏患佝偻病患大脖子病【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填写表格。【展示评价】教师展示一组的答案,并给予激励性评价。【反思升华】从表中实例可以看出,人体健康需多种元素,可以说,化学元素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提问转入】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地壳中存在的各种元素。【讲解】(多媒体展示)地壳是由沙、粘土、岩石等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主要含那些元素?各元素的含量如何?从19世纪末开始,克拉克(1832--1897,美)等人对地壳的岩石、天然水、矿物、土壤等进行了普遍分析,以计算各种地壳元素的分布情况,,他们总结了五千多个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提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1924年出版了《地球化学资料》,提供了大量地壳元素分布的数据。对地壳的组成,最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引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73第三段并认识图4-4。【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记作“养闺女”或“一只羊、二只龟、三头驴,用铁锅煮。”【提问转入】水占人体体重的70%左右,能否猜想一下,我们人体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哪些?【学生回答】氧、氢【评价诱思】说的很对!那么还含不含其它元素?【引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74资料。【提问促思】从“资料”中获得的结论与刚才的猜想一致吗?生物体中元素含量居前三位的是什么?怎么记?地壳中这三种元素的含量多吗?【交流回答】生齐答:一致!氧、碳、氢,记作“氧探亲”;氧元素很多,而氢元素、碳元素较少。【创设情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药品或一些商品贴有标签,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标签上都写了些什么?【引导探究】⑴请各小组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拿出来,你能否从上面找出该药品或商品所含元素呢?⑵请用图表表示该药品或商品中各元素的含量。【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标签上获取信息,并绘制图表。【展示评价】(投影展示)各小组展示答案,老师给予激励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