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组成员孩子的仇恨这些孩子怎么了谁将羔羊赶入歧途托起明天的太阳孩子的仇恨这些孩子怎么了这些孩子怎么了2、犯罪低龄化的现状1990年全国人民法院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表(单位:人)对于青少年知法、懂法的程度,我们设计了两个常识性的法律问题:对于青少年知法、懂法的程度,我们设计了两个常识性的法律问题:3、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由于青少年犯罪的人群比较特殊,造成影响的人群也是极大的。针对的对象大多也是未成年人,甚至是比自己年龄幼小的同学,因此还会在广大青少年的心理上形成不良导向甚至对其身体造成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影响颇令人困扰和忧心。谁将羔羊赶入歧途青少年心理上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独立意向有了很大发展。为了摆脱童年时期的依赖关系,他们这时很可能同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有了保留。因此,他们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需要。他们希望别人能友好地对待他们,爱他们,尊重他们;希望能独立地认识世界;希望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但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年龄的,偏见的,社会的习惯的等等,他们这些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当一个青少年感到自己得不到满足,感到自己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享受不到爱的温暖时,他的眼睛自然就会盯在两道门上,那就是自杀和犯罪。我们电话采访了河南省新乡市公安局相关管理人士,探讨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心理因素,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从中发现这些心理因素因人而异,十分复杂。大致可概括出如下因素:(1)没有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2)个人主义的恶性发展(3)正面意志薄弱(4)没有劳动观点(5)缺乏责任感(6)盲目的勇敢以上的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人自身素质的体现,因此,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个人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之外,犯罪低龄化现象的产生与诸多的外在因素有关。我们将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角度来解读使青少年走入歧途的原因。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为青少年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最起码的社会化条件,是一个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的言行身教会对子女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二是家庭的教育方式,不正当教育和放弃教育都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注入不良的诱导剂。一位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失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原因。有以下四类类家庭最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为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温床。溺爱纵容型家庭法制淡薄型家庭结构残缺型家庭父母行为不良型家庭溺爱纵容型家庭法制淡薄型家庭结构残缺型家庭父母行为不良型家庭学校原因除了家庭之外,学校是青少年另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学校承担着青少年道德法律教育和素质培养的责任。有些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而轻视学生的全面教育,将素质培养浓缩到智力培养,让学生产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认识,道德和法律教育成为挂在墙上,留在口中的摆设,或者仅仅几节法律课了事,造成一些学生不懂法,不讲道德,不懂得自尊、自重和自爱,缺乏修养,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严重的就会走向歧途。有的学校的法制教育过于抽象,空头说教,蜻蜓点水,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相反会产生厌烦感。有些学校对学生的处分缺乏慎重的考虑,在处分后放弃对学生的教育,使这些学生的状况越演越烈,最终走向犯罪。有关学校教育方面,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原因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最终的生活环境还是社会。来自社会的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与犯罪低龄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社会出现的某些拜金主义、生活腐化以及收入差距拉大和财富两极分化等现象,使一些青少年接受了许多消极错误的观念,缺乏坚强的意志,把贪图享乐、好逸恶劳视为时尚,有的甚至不把犯罪看作耻辱。一些传统的以集体为本位的道德观念正受到挑战和怀疑,个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开始在青少年中萌芽发展。同时,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使学生接触到的社会信息越来越大,其中负面的信息也随之增多,抵消了他们所接受的正面的信息。宣传暴力色情的非法音像制品和书刊的涌入,歌厅、网吧、迪吧对青少年的非法开放都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司法原因我国贵州省有一名不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少年公开说:“我现在还不到刑事责任年龄,还可以再干两年。”人们普遍地抱怨说,少年司法制度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象一把筛子,把违法犯罪的少年儿童的大多数筛进又筛出,既未加以惩罚,也未加以改造。美国人民愤慨地送给这类犯罪少年一个雅号——“官准犯罪特权阶层”。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量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颐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司法原因有人认为应该降低刑事责任的年龄来遏制犯罪低龄化,但是这也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