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8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所以能够成就的文名,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苏洵27岁才开始发愤为学,后进军科场,却连连落榜。性格倔强的他,干脆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然后闭门谢客,埋头读书,经过数年,终于文章大进,下笔千言。据记载,宋仁宗嘉祐元年,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张方平谦虚地说,文章方面,我,此事非欧阳修莫属。张方平写了一封推荐信,让苏氏父子去京城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其实,在政治上,欧阳修与张方平曾因主张不同而交怨,(),反而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炙手可热付之一炬考验微不足道B.如日中天付之一炬磨砺人微言轻C.如日中天付之东流考验人微言轻D.炙手可热付之东流磨砺微不足道答案:B解析: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全部烧毁。付之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磨砺:摩擦使锐利,比喻磨炼。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人微言轻: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他人重视。根据语境和词语意思,应选B项。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不但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稍有怠慢B.不但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稍有怠慢,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C.但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并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稍有怠慢D.并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稍有怠慢,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答案:A解析:先读文章,再欣赏,所以“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应该在前。从“反而”可以看出是递进关系,关联词应该是“不但”。“当……后”淹没主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得到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1B.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以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C.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以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得到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D.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以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得到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答案:C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文章为‘敲门砖’”缺少介词“以”,二是“希望”后面缺少动词“得到”。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①,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②,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③,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参考答案:①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②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③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解析:第①处,根据上下文可知,“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中改善的对象应为“记忆力”,结合前面“即使进入老年阶段”,可确定填入语句应与老年人的记忆力情况有关;第②处,由横线前后的语句可知,“这两组人”应指上文所说的“30名被试人员”;第③处,结合横线后“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分析,“而”表转折,可推断内容上应与之相对,也就是“有氧运动组的成绩”相对较好。5.(核心素养题)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为中心论点,要求运用历史事实论据加以论证,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手法,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参考答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汉武帝抗击匈奴,施行推恩令,削弱诸王势力使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迎来了大汉朝的强盛;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为国事忧劳,历史出现了“贞观之治”。这些都说明为国事忧劳,为社稷忧劳就会赢得百姓的拥护,迎来国家的强盛局面。相反,秦始皇在励精图治统一天下后,不再为国事忧劳,沉溺于游玩享乐,大修陵墓、宫殿。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