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和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介一、A类先导科技专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在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基础上,瞄准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是集科技攻关、队伍和平台建设于一体,能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的战略行动计划。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确认中科院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1.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2011年中科院已将其列为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之一。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在“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调控”、“功能性细胞获得的关键技术”、“人工组织器官构建”、“干细胞应用策略的集成研究”四个项目取得的阶段性进展。2.未来先进核裂变能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其中ADS嬗变系统项目和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作为其两大部署内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AcceleratorDrivenSub-criticalSystem),以加速器产生的高能强流质子束轰击靶—2—核(如铅等)产生散裂中子作为外源中子驱动和维持次临界堆运行,具有固有安全性。ADS系统的中子能谱硬、通量大、能量分布宽,嬗变长寿命核素能力强,既可大幅降低核废料的放射性危害,实现核废料的最少化处置,同时还有能量输出,可以提高核资源的利用率,被国际公认为核废料处理的最有效手段。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研究目标是研发第四代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计划至2020年之前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形成支撑未来TMSR核能系统发展的若干技术研发能力,并解决钍铀燃料循环和钍基熔盐堆相关重大技术挑战,研制出工业示范级钍基熔盐堆,实现钍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核能的综合利用。3.空间科学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后,中科院即启动实施的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将部署以下7个研究项目。(略)4.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作为2011年首批启动的A类先导科技专项之一。该专项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的国际谈判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最佳途径选择等重大科技需求,有效组织中科院和相关高校及部委相关单位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我国的陆地碳收支定量认证、碳增汇潜力与速率、增汇技术与措施以及未来全球增暖情景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关系的不确定性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由此形成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增汇、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数据资源体系、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在温—3——4——5—向热解转化制备轻质油气的煤炭分级转化综合利用新型技术工艺,建立可稳定运行的煤热解定向制备油气产品的成套技术及装备,形成煤处理量10万吨级煤热解分级利用示范。(2)热解油提质深加工技术研发。立足煤热解油利用产业,针对我国目前煤热解油利用中污染严重、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等问题,研究开发煤热解油高值化学品分离、煤热解油加氢、煤热解油沥青及提取物深加工等技术,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热解油清洁高效利用成套技术。(3)半焦/煤清洁高效燃烧技术与示范。突破超临界与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大型试验平台和计算平台,掌握半焦高效清洁燃烧关键技术,完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600MW等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工程技术示范,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超)临界发电与热解耦合的技术方案。(4)CO2捕获、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通过技术创新和过程集成,以CO2低成本捕获、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开发经济高效的CO2减排、捕集、封存和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形成CO2低成本吸收/吸附捕集、CO2资源化利用、大规模地质封存工程示范技术方案,捕集分离CO2的成本比现有技术降低30%以上。(5)新型分级转化半焦/煤气化技术及工业示范。针对系统中热解产生的半焦,通过中试试验和工业示范,形成适合于化工/天然气合成的日处理千吨级半焦/煤的“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煤气化技术”、“气化灰渣和细粉灰CFB再燃技术以及高温水蒸气制备技术”、“超细化粉煤安全制备技术”和“输运床气化关键技术”。—6—(6)分级液化制备油品关键技术的工业示范。在深入系统研究褐煤脱水、部分加氢液化和加氢半焦气化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与间接液化的系统集成,实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