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第九册26课《清贫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感知这首词的意境。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介绍辛弃疾生平事迹的文字材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简介体裁,初读课文,把握大意,朗读、想象,感知意境。教学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揭题,解题,简介体裁1、谈话、激趣。同学们,近年来,我们已学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古诗,背诵了许多千古名句。同学们回忆看,头脑中都有哪些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文学家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同学们听老师介绍过词吗?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叫上片、下片。【评析: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对词这种体裁,概念模糊,如果生硬地介绍词的特点,他们会感到茫然,由忆古诗名句,引出苏轼的词,询问他们是否了解词,到介绍词这种体裁,教师循循善诱,过渡自然,学生学得有趣、轻松,有水到渠成之功效】2、揭题、解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一首新词。板书:清贫乐.村居。齐读课题(1)、“清贫乐”是个词牌名,“乐”读yuè,不lè。(2)、“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同学们了解这首词的作者吗?(辛弃疾,南末著名词人。)老师通过查资料知道,公元1181年,即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奸官弹劾落职,隐居农村,与农人接触,写了不少很贴近农村生活的词作,被称为“农村词”。《清贫乐村居》写的是词人闲居农村,出游时见到的情景。过渡:同学们想看到辛弃疾当时所看到的情景吗?二、指导观察画面,朗读课文,把握大意1、媒体显示画面,同学欣赏。设问:看了图画,有什么感受?(美、有趣、好玩„„)这么美的画面,作者词中是怎样描写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生字读音,揣摩停顿处。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读音,标出相关句子的停顿。4、学生练习朗读这首词,师生探究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提示:①联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自己体会:茅檐、低小。莲蓬;②查工具书理解:翁媪、相媚好;③观察插图感知卧剥、相媚好。教师点拨:吴音、无赖(茅檐:茅草盖的房子。醉里:白发翁媪喝醉了酒,表示老年安乐。吴音:吴地方音。相媚好:表示两人很亲热的意思。翁媪:老年男子和老年妇女。这里指一对老年夫妇。无赖:一般指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或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在词中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任性顽皮。)5、学生说说上片词的意思。一座又低又矮的茅草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绿油油的杂草。是谁正用吴地方言亲热地交谈着?原来是一对老年夫妇。点拨:词的上片四行两句话,第一句写的是农村环境美:茅屋、小河、青草。第二句讲的农家翁媪,一对老年夫妻正谈得亲热,说悄悄话。过渡:词的上片着重写了一对农家老夫妇,老俩口喝酒打趣的情景。下片着重写农户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在干些什么呢?6、读说下片词的意思。看,这对老俩口的大儿子在溪东豆苗地里除草;二儿子正坐在家门口,精心编织鸡笼;三儿子最是任性、调皮,正卧在溪边,剥着莲蓬吃。小结:词的下片四行一句话,有两个分句,写老夫妇家大儿、二儿劳动情景,小儿的天真调皮样。7、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这首词大概内容。三、朗读、想象,感知意境1、播放课文相关课件,学生听朗读,看画面。2、说说听、看后的感受。3、师启发: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一首读来琅琅上口的词,看到的是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4、再读上片,想象乡村环境美,联想老爷爷、老奶奶喝酒打趣的情景。引导:读一、二行头脑中能浮现出什么?读到“醉”字能联想到什么?老爷爷老奶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风景,说农话,说儿子,说今后生活„„)5、朗读下片前两行,边读边想:大儿子在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屋前编织鸡笼,他们又会想些什么呢?6、四人小组讨论,推选代表汇报。7、师述:同学们默读后两行,再看看图中的小儿子,看能读出点什么来。师引导:从迫不及待剥莲子吃,我们联想到什么?(他贪吃)从小心趴在溪边,我们又能明白什么?(聪明、有心计、有头脑、又注意安全)从他两只脚摆放姿势,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得意,心里自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任性顽皮)8、师述:这是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调皮可爱的孩子。假如你当时在那儿,你会怎样做?老师要是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定会悄悄地走过去,抱起他,亲他几下。因为这样的小孩太可爱了。【评析:叶圣淘说过:“古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