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9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乡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乡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60-***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人民政府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2、项目性质新建项目3、建设单位*****4、建设地点中**西0.5公里处5、建设内容新建平均日处理垃圾50吨填埋场及配套附属设施,购置设备等。主要包括:垃圾处理场及进场道路工程、管理区、渗滤液处理站、环卫所及村级垃圾处理站等。6、建设规模最大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60吨,平均日处理能力50吨,填埋场使用年限为50年。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资金450万元,地方自筹150万元。8、进度计划工程计划2014年4月底之前完成工程设计及招投标工作,2014年5月开工,至2014年12月全部竣工。二、编制依据1、(1987)国环字第002号《关于颁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通知》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0)规定的要求3、《中和镇“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4、甲方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要求和条件三、编制目的通过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对垃圾处理场场址、规模、垃圾处理工艺技术方案等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行性的多方案比较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使所选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运行稳妥可靠、占地面积小,造价省、运行成本低,使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统一,为延寿县中和镇创建优美良好的环境打下基础。四、编制原则本报告的编制按以下内容作为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按照全面规划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中和镇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垃圾无害化为基本出发点,尽量做到减量化,逐步实现资源化的目的,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3、采用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垃圾卫生填埋及渗沥液处理效果,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外技术成熟、运行可靠、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4、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建设,把卫生填埋场设计成为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协调的填埋场。五、服务范围中和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范围是中和镇,涉及人口1.5万人。工程处理对象是生活垃圾,包括工业及其它服务行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及生活垃圾。严禁混入任何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垃圾。工程内容包括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填埋库区防渗设计、垃圾渗沥液处理设计、总图运输设计、公用辅助设施、工程投资估算等。六、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3、《生活垃圾填埋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设部[2001]101号)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6、《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7、《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8、《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10、《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清扫、收集、运输》(CT/T29/1-91)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中和镇垃圾处理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一填埋场1填埋场总库容万立方米1002启用年进垃圾量吨/年146003最大年处理垃圾量吨/年219004填埋场服务年限年50二工程量及能耗1征地亩1052土方工程量挖方立方米496003土方工程量填方立方米822504日用水量立方米/日425年耗电量k·kwh350三劳动及工资1生产工人人152工资及福利万元/年22.5四投资与资金来源1总投资万元6002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万元4503自筹资金万元150五年收入、成本及利润1年收入万元177.52年经营成本万元116.93年利润万元60.6第二章项目区概况一、基本情况*****。二、地质地貌*****。三、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风大、秋霜早、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时间长。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40℃。年降水量平均620毫米左右,无霜期120天至125天。四、经济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465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980元。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扩大非农产业比重,以韩国、日本为输出平台,